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善終—生命之樹定向成長
2019/11/13 18:15:09瀏覽403|回應0|推薦2

一、慧學分享 

以虔敬心禮敬世尊及三皈依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sambuddhassa (三遍)

Buddham Saranam Gacchāmi. Dhammam Saranam Gacchāmi. Sangham Saranam Gacchāmi. Dutiyampi Buddham Saranam Gacchâmi. Dutiyampi Dhammam Saranam Gacchâmi. Dutiyampi Sangham Saranam Gacchâmi. Tatiyampi Buddham Saranarn Gacchâmi. Tatiyampi Dhammam Saranam Gacchâmi. Tatiyampi Sangham Saranam Gacchâmi. 

Sādhu~ Sādhu~ Sādhu~

 

一) 《阿含要略》B〈增上善學〉「1-0-4因果應報 (十六~十八)楊郁文老師談佛法,

要點摘記:

 

1. 臨終之際,善業、惡業皆現前。

 

1)《雜阿含1244經》:指出燃燒法(黑法-惡法)不然燒法(白法-善法)之臨終狀態與投生處。 

(1) 云何燒燃法?若男、若女犯戒,行惡不善法,身惡行成就,口、意惡行成就(行十惡業),若彼後時(年老時)疾病困苦,沈頓床褥受諸苦毒,當於爾時,先所行惡悉皆憶念。譬如:大山日西影覆,如是,眾生先所行惡,身、口、意業諸不善法,臨終悉現,心乃追悔:『咄哉!咄哉!先不修善,但行眾惡,當墮惡趣,受諸苦毒。 』憶念是已,心生燒燃,心生變悔;心生悔已,不得善心命終,後世亦不善心相續生。 

(2) 云何不燒燃?若男子、女人受持淨戒,修真實法,身善業成就,口、意善業成就(行十善業)臨壽終時,身遭苦患,沈頓床褥眾苦觸身,彼心憶念先修善法,身善行,口、意善行成就,當於爾時,攀緣善法:『我作如是身、口、意善,不為眾惡,當生善趣,不墮惡趣。』心不變悔;不變悔故,善心命終,後世續善。

 

 

2. 善法為臨命終之歸依處。

 

1) 種蒺蔾的故事—當行善不斷,隨緣受宿業苦報,莫再造惡業新秧。 

2) 善法,來自有善心、有正見相應,緣善法引善終、善趣生。 

3) 怕死不如畏死畏死是一種憂患意識,緣畏死念死,緣念死而修善法。 

4) 《別譯雜阿含86經》:有一老婆羅門年耆根熟,先於往日,多造眾惡,極為麁弊,毀犯所禁,不信福善,不先作福,臨終之時,無所依止,往詣佛所,問訊佛已,在一面坐,而白佛言:「世尊!我於往日,多造眾惡,極為麁弊,毀犯所禁,不能修福,又不修善,亦復不能先作福德,臨終之時,無所依止。」佛言:「實如汝語。」老婆羅門言:「善哉!瞿曇!當為我說,使我長夜獲於安樂,得義得利。」佛言:「實如汝說,……。是故今當身修善行,意口亦然,若三業善,臨命之時,即是舍宅,可逃避處。」爾時,世尊即說偈言:「人生壽命促,必將付於死。衰老之所侵,無有能救者。是以應畏死,唯有入佛法。若修善法者,是則歸依處。」 

5) 生命之樹,當定向成長,為善終、為往善趣生;如向光性、向水性之樹木。

  如何定向成長? 

(1)《雜阿含930經》云:佛告摩訶男: 「汝亦如是,若命終時,不生惡趣,終亦無惡,所以者何?汝已長夜修習念佛、念法、念僧,若命終時,此身若火燒,若棄塚間,風飄日曝,久成塵末,而心、意、識久遠長夜正信所熏,戒、施、聞、慧」所熏,神識上昇,向安樂處,未來生天。 

(2) 譬如:大樹初生長時,恆常東靡,若有斫伐,當向何方然後墜落?當知:此樹必東向倒,汝亦如是,長夜修善,若墮惡趣受惡報者,無有是處。 (別譯雜阿含155經) 

(3) 摩訶男!具備這四法(四不壞淨)的聖弟子向涅槃低斜、向涅槃傾斜、向涅槃坡斜。」(相應部55.22經)

 

 

3. 證「無我」的究竟善終-般涅槃

 

1) 《雜阿含1265經》所載之情事,指出證無我而善解脫!非鼓勵於病苦時自殺! 

(1) 世尊告一比丘:「汝當往詣尊者跋迦梨比丘所,語跋迦梨言:『昨夜有二天來詣我所,稽首作禮,退住一面,語我言:「尊者跋迦梨疾病困篤,思惟解脫,欲執刀自殺,不樂久生。」第二天言:「尊者跋迦梨於善解脫而得解脫。」說此語已,即沒不現,此是天語,佛復記汝:「汝於此身不起貪欲,是則善終,後世亦善。」』」……跋迦梨言:「尊者!大師善知所知,善見所見;彼二天者亦善知所知,善見所見;然我今日,於色{常}無常,決定無疑;無常者是苦,決定無疑;若無常、苦者,是變易法,於彼無有可貪、可欲,決定無疑;受、想、行、識亦復如是。然,我今日疾病苦痛猶故隨身,欲刀自殺,不樂久生。」即執刀自殺。(雜阿含1265經) 

(2) 世尊告曰:「如是,阿難!如汝所言,但彼比丘嫌苦甚久,諸有釋迦文佛弟子之中,信解脫者此人最勝,然有漏心未得解脫:『我今可求刀自刺。』是時,彼比丘臨自刺時,即思惟如來功德,捨壽之日,思惟五盛陰,是謂:此色習、此色滅盡,爾時,彼比丘思惟此已,諸有習之法皆悉滅盡,此比丘已般涅槃。(增壹阿含26.10經) 

(3) 世尊召喚比丘們:「來!比丘們!你們去見跋迦梨比丘。抵達後,對跋迦梨比丘這麼說:『跋迦梨學友!請你聽世尊與兩位天神的說話:學友!這夜,當夜已深時,容色絕佳的兩位天神使整個耆闍崛山發光後,去見世尊。抵達後,向世尊問訊,接著在一旁站立,在一旁站好後,一位天神對世尊這麼說:「大德!跋迦梨比丘意圖解脫。」另一位天神對世尊這麼說:「大德!確實,他將解脫為善解脫者。」跋迦梨學友!而世尊對你這麼說:「不要害怕,跋迦梨!不要害怕,跋迦梨!你的死必將是無惡的,你的命終必將是無罪惡的。」』」……「那樣的話,學友們!請你們以我的名義以頭禮拜世尊的足:『大德!跋迦梨比丘生病、痛苦、重病,他以頭禮拜世尊的足。』請你們這麼說:『色是無常的,大德!我對此無疑惑;凡無常者則是苦,我對此無疑惑;「凡無常、苦、變易法者,在那裡,對我來說沒有欲、或貪、或情愛。」我無疑惑;受是無常的,大德!我對此無疑惑;凡無常者則是苦,我對此無疑惑;「凡無常、苦、變易法者,在那裡,對我來說沒有欲、或貪、或情愛。」我無疑惑;想……行是無常的,大德!我對此無疑惑;凡無常者則是苦,我對此無疑惑;「凡無常、苦、變易法者,在那裡,對我來說沒有欲、或貪、或情愛。」我無疑惑;識是無常的,大德!我對此無疑惑;凡無常者則是苦,我對此無疑惑;「凡無常、苦、變易法者,在那裡,對我來說沒有欲、或貪、或情愛。」我無疑惑。』」……那時,尊者跋迦梨在那些比丘離開不久,就拿刀自殺了。(相應部22.87經)

 

2) 關於跋迦梨尊者以刀自殺之情事,下面引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之導讀,供您參考: 

(1) 佛教戒律禁止殺生,更嚴禁自殺,原則上自殺會招致墮地獄。然而,對於聖者而言,佛陀在證悟後曾考慮直接入涅槃,也有很多阿羅漢隨緣入火光三昧自取滅度,可見聖者可以坐脫立亡、自在生死。 

(2)《增壹阿含經》卷十九〈四意斷品 26〉第10經等經論,則提到跋迦梨比丘是「以信堅固,持刀自刺」,在舉刀砍下時,思惟「諸有生法皆是死法」而證得阿羅漢。 

(3) 《雜阿含,卷三十七,第1024經》記載:阿濕波誓尊者在重病時無法像平日入四禪,而遺憾無法入定,佛陀教導他把心念放在覺知五陰無我、貪瞋癡永盡的解脫上,他就因為法喜而痊癒了。 

(4) 《雜阿含,卷三十九,第1091經、第1266經》記載另有兩位比丘以刀自殺,但證得阿羅漢;重點不在於怎麼死的,而在於是否能徹底解脫於五陰。 

(5)《增一阿含經》,卷三十五〈七日品40〉,第8經記載:佛陀以婆迦利比丘(即跋迦梨比丘)厭患此身惡露不淨,思惟生法皆是死法,在舉刀砍下的瞬間以四聖諦思惟五受陰而證阿羅漢,作為在出入息的瞬間急切地念死的例子,以舉例說明「思惟死想」(即:十念法門中的「念死」)。

 

 

二) 靜心聆聽-《阿含要略》B〈增上善學〉「1-0-4因果應報 (十六~十八)

 

第30集 ( 24:41始 ~)

 

第31集

 

第32集 (~ 41:20止)

 

二、異地靜坐

 自我練習〔靜坐共修三部曲〕:遍身放鬆法、止禪、觀禪。

第一部曲:用感恩心、柔軟心遍掃全身每個部位,從頭頂開始往下至腳趾,關注每個部位並作意「感謝祢、放鬆下來」;讓忙碌一天的身體修復,令生命回到鬆、靜、平、和的狀態。

第二部曲:練習止禪的「安般念-純粹地觀察出息入息」;培養穩定的「覺知力」,達到一種清醒的明覺狀態,令生命回到靜寂的心聖殿裡安居。

第三部曲:在練習安般念一段時間後,若心識還算平靜、平穩,就可切換觀察的對象(所緣境),由呼吸轉到自身的身心狀態,以平衡、平等慧如實觀察(實觀)自身的身心,明確地體知每個當下的感受或心念僅是一種生滅活動,沒有恆常不變的實體存在;從身心實相中漸漸增長「平等心」,以明覺的智心去接受各種身心感受的來去,不管是樂受、苦受、捨受,及內在念頭、想法之生生滅滅;修習過程之要領在於「觀察身-受,檢視心-法」。

此刻,讓我們從原點出發:收攝心意,集中精神力觀察鼻孔前的「入息與出息」;入息進來了,知道吸進來了;出息出去了,知道呼出去了……。各自用功! 

 

三、〈寂靜之音〉回向

四、結語

獻上深深祝福──

願 遠方的您與法親眷屬及所有眾生,

於生時,身無病痛,心不顛倒,一切善願得遇善緣成就。

臨終時,正念相續,心無罣礙,往生善趣,遇正法緣,續修菩薩道,圓滿佛菩提。

更願 您於日常修習「淡、緩、靜、止、觀、行的清淨功德皆成為解脫涅槃的助緣。

為法身慧命,各自珍重~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