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佛學與研究鬼谷子十三篇的語言言說實質邏輯可以給人工智能研究帶來何種啟示?
2021/06/20 11:12:11瀏覽338|回應0|推薦0
形式邏輯與辯證法,最根本性的不同: 形式邏輯是一種思維推論,中間不能有矛盾斷裂的鴻溝,而辯證法則是剛好相反,它的獨特之處,就是在跳躍矛盾斷裂的鴻溝,辯證法的量變到質變,當量變到達奇點時,即質變,在這物的量變,到達奇點時,與質變之間,有一個斷裂,跳過這個斷裂鴻溝,就是質變,拿佛學的概念講,無論形式邏輯思維或是物的量變,都是是思(維),但是能夠跳躍過斷裂的鴻溝,就是悟!頓悟!
頓悟是整體的體悟,也許我們可以拿格式塔(完形)心理學來解,比較清楚,
當人們在欣賞一幅圖畫或一張攝影作品時,畫面裡的每一個部份形成了各自獨立之視覺元素,如果想讓觀者留下深刻的認知,元素與元素之間必須彼此產生某種形式之關連,人類的認知系統,就會自動把原本各自獨立的局部訊息串聯整合成一個整體概念,這就是個跳躍,從部分頓入整體,
完形心理學的中心概念是,整體不等於個體的總和,部份之總和也不等於整體,因此整體不能分割,整體是由各部份所決定,反之,各部份也由整體所決定,整体完全不同於它的部份之和,不只是大於它的部份之和,而是比其部份之和更重要,這與華嚴經的思想,宇宙一體,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頗為契合…,
如何從有為法進到無為法,從部分到整體,也需要這種跳躍,這在人工智能研究上是很重要的方法論概念,人工智能研究可以借助的佛學概念,基石於此, ,
完形心理學歸納的視覺六規律亦有助於這個跳躍的施設:
1. 焦點法則: 在一個具有一定配置的場域內,為使有些刺激被突出易被顯現,而使其他刺激退居於次要地位形成背景時,就需要借用焦點法則。
2. 接近法則: 借用空間或時間彼此接近的刺激,整體就容易被顯現,例如桌子上散置很多筷子,讓其中兩支較為接近者,即容易看作為一雙,
3. 相似法則: 借用互相類似的個體刺激,容易被看成一個整體,
4. 完形法則: 借用完形法則,當人類在進行認知時,會自動將形狀中缺失的部份填滿,把它當做閉合而呈現完整的整體。
5. 連續法則: 藉刺激中能彼此連續的施設,即使其間無連續關係,也能讓人把它組合在一起,看作於整體,
6. 對稱法則: 藉對稱法則在若干刺激中,對稱的刺激,也常會被視為一個整體。
完形規律可幫助我們,闢建一條能夠穿透點線面及空間重重繁瑣之造形.色彩.圖案.質感.動作等罣礙,進而通往形成視覺認知的道路,其實這就是佛學<頓悟>給人工智能研究帶來的啟示! 另,語言內蘊有形式邏輯,也蘊含實質邏輯,掌握語言言說的實質邏輯,對人工智能演算法的研究亦十分有裨益,鬼谷子十三篇講的就是運用語言言說的實質邏輯
捭闔:
捭闔之道,以陰陽試之。故與陽言者,依崇高。與陰言者,依卑小。以下求小,以高求大。由此言之,無所不出,無所不入,無所不可
迕合:
反於是,忤於彼;忤於此,反於彼。
飛嵌:
用之於人,則量智能、權材力、料氣勢,為之樞機,飛以迎之、隨之,以箝和之,以意宣之,此飛箝之綴也。用之於人,則空往而實來,綴而不失,以究其辭。可箝而縱,可箝而橫;可引而東,可引而西,可引而南,可引而北;可引而反,可引而覆,雖覆能復,不失其度。
反應:
古之大化者,乃與無形俱生。反以觀往,覆以驗來;反以知古,覆以知今;反以知彼,覆以知此。動靜虛實之理不合於今,反古而求之。事有反而得覆者,聖人之意也,不可不察。人言者,動也;己默者,靜也。因其言,聽其辭。言有不合者,反而求之,其應必出。如卮言,
內揵:
君臣上下之事,有遠而親,近而疏;就之不用,去之反求;日進前而不御,遙聞聲而相思。
抵巇:
巇者,罅也。罅者,𡼏也。𡼏者,成大隙也。巇始有朕,可抵而塞,可抵而卻,可抵而息,可抵而匿,可抵而得,此謂抵巇之理也。
揣情:
揣情者,必以其甚喜之時,往而極其欲也;其有欲也,不能隱其情。必以其甚懼之時,往而極其惡也;其有惡也,不能隱其情。不能隱情欲,必失其變。感動而不知其變者,乃且錯其人勿與語,而更問其所親,知其所安。夫情變於內者,形見於外,故常必以其見者而知其隱者,此所謂測深揣情。
權篇:
故與智者言,依於博;與博者言,依於辯;與辯者言,依於要。與貴者言,依於勢;與富者言,依於高;與貧者言,依於利;與賤者言,依於謙;與勇者言,依於敢;與愚者言,依於銳:此其術也,而人常反之。是故,與智者言,將以此明之;與不智者言,將以此教之;而甚難為也。故言多類,事多變。故終日言不失其類,故此不亂;終日不變,而不失其主。故智貴不妄、聽貴聰、智貴明、辭貴奇。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q4162027&aid=164074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