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18/12/06 00:00:00瀏覽2256|回應0|推薦0

  老婆領到敬老卡的當天,在Line上回覆朋友的慶生邀約:

「收到妳的蛋糕和祝福,非常高興,吃飯就免了吧。

  我老公從來都不慶祝生日,也不替我慶生,每次都引用《曠野的聲音》裡的說法,生日每個人每年都有一次,有什麼好慶祝的,除非自己有成長,尤其是心靈的成長,才值得慶祝。

  我被他洗腦太久,已經習慣以平常心過生日的那一天,倒是妳們家每年都參加孝親法會這種有意義的活動,令人感動。在此謝謝妳的好意,也祝福妳

法喜充滿

家庭和樂」

  朋友隨即傳來:「生日快樂!那我們還是約聚會,分享成長的喜悅。我請○○與妳連絡時間,我們也好久不見了。」

  老婆又回覆:「很慚愧!除了年齡成長,進入國家認定的老人以外,心靈沒有成長,人也沒有長高,真是一無是處。早上老公看到我,跟我說了『生日快樂』以後,接著說:『時間過得真快,離死亡又前進了一步。趕緊把心收回來,認真一點念佛,以後極樂世界見。』話雖不中聽,想想還蠻實在的。」

  老婆和我相約,發願在這一生結束後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雖然如此,我們念佛的心總是不夠迫切,還是牽掛著孩子,情感的牽扯不斷。老婆尤其容易受到外在環境的影響,注意力總是向外,停留在無關緊要的事物上,我深以為憂,也常常嘮叨幾句,希望她能把心轉向內,轉向「阿彌陀佛」,老老實實地念佛。雖說是善意的提醒,也不免有些情緒,深感慚愧。

  老師智慧深廣,慈憫無量,在老師的殷殷教誨下,雖曾得個入處,只因自己懈怠無智,習性深重,不免隨業流轉,至今仍是具縛凡夫。每次與同門師兄姐們探討佛法時,雖不揣簡陋,如實表達心中的見解,然自知只是數人家珍,心中實在有愧!時值末法,行人總是解多行少。未免落空,所以常常鼓勵大家以靈峰大師的淨社銘:「持戒為本,淨土為歸,觀心為要,善友為依。」為修行的榜樣,轉心向內,精進學佛。以持戒為根本,遠離五欲六塵。以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為依歸,決定去處則心安,心安則能老實念佛。如果能因此明了心性,回歸心源,則不枉此生,不負師恩。

  楞嚴經說:「狂心頓歇,歇即菩提。」《覺醒之後》說:「在瞥見覺醒之後,需要的是一種意願:願意徹底誠實,願意去探究我們如何失去開悟、我們如何讓自己回到做夢狀態的引力場域內、我們如何允許自己分裂了。」「當我們交出我們的意志,也就是與腹部的恐懼面對面,並且真心誠意地願意對我們所害怕的任何東西說『是』的時候,那麼我所談論的每一件事都將為我們所得。若我們能夠對生命說一聲簡單而真誠的『是』、對死亡說『是』、對小我自身的消融說『是』,我們便不需要再掙扎了。這就成了我們游刃於生活之間的新方式。這個流動就是引導我們過生活的東西,而不是觀念、概念,不是我們應該或不應該做什麼,不是對或錯的。經過一段時間之後,我們會看見,這份流動永遠是不可思議的。它是合一的表達,它具有療癒效果和充滿了愛的方式引領著我們的存在,而且以我們難以想像的方式將事物結合在一起。」「真實覺醒的標記之一就是找尋的結束,你再也感受不到那種動力、那種拉扯了。覺醒觀點的其中一個關鍵就是沒有方向。實相不需要一個方向,如果有什麼方向,那就是深深的放鬆,允許一切如其所是。」《空性之舞》也說:「覺醒之美在於,當你不再透過你的制約而運作,那麼活在這生命中的『我』的感受將不復存在。」

  如今已值老年,來日無多,而道業未成。想想自己對老婆說過的話,怎能無愧!只有自己問一句,老實念佛了嗎?狂心歇息了嗎?時間已經不多了,或許我不能再留戀以前建立的交情、居住的地點、奉行不渝的價值觀。只有真誠地面對自己,放下一切,回歸本然,歇息於覺性之中。

   年老的遊子終將返家。也許像只老狗一樣,捲曲著身子,在靜默與孤獨中,瀏覽著這個世界,人來人往;也許沒有也許。如是,歇。 (然生 2018.12.06)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anda07&aid=115678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