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06/06 13:11:41瀏覽833|回應0|推薦0 | |
世界上很多的宗教傳統都教人歸伏於神,因而能超越個己的自我。拉馬納同意這個作法的有效性,他常說這個方法和參究自我有同樣的效果。傳統上,「歸伏」之道和虔愛有關,都是屬於二元對立的修法。對於拉瑪納而言,從事那些虔愛的活動是次要的,他要強調的是,真正的歸伏是超脫有主、客二元關係的對神崇拜,直到那個認為他和神分離的人消失,才是歸伏的完成。要達成這個目的,他建議兩種不同的修練方式: 一、 一直抓住「我念」(守一不移)(攝心是道場),直到那個認為他和神(佛性)分離的人消失。(參究自我,消融自我) 二、 把自己的生命完全地託付出去,讓神或真我(真如本性,自性)去做主。這種「自我歸伏」要能收效,就一定不能有自己的意志和欲望(息作意)(捨之又捨,捨至不能再捨),一定不能認為離開了神,個人便可以獨立而有所作為。(歸伏) 第一個方法很明顯仍然是「參究自我」,不過是換了個不同的說法。拉馬納常常把「歸伏」和「參究」的修法畫上等號,他說它們是同一種修行過程,只是名字不同罷了;或說要證悟真我就只有這兩種方法才有效。這和他一貫的主張完全一致,他認為不論任何修法,只要去覺知「我念」,就是有效而直接的途徑,否則就是間接而不夠有效。(拉馬納說:你若觀察、探究「自我感」從何而來,心思便會集中。此即是苦行。你在持咒時若探究、觀察梵咒聲音來自何方,心思便會集中。此即是苦行。) 拉馬納堅持唯有主觀地覺知「我」才是達致真我的手段,他這個態度影響了他對「虔愛」與「崇拜」修法的看法,通常這種修法多少都有歸伏於神的意思。他從不反對他的信徒去追隨這種修法,但是他會指出,他們與神的關係(不論是虔愛者、崇拜者、僕人等)都是虛幻不實的,因為存在者唯有神而已。他說,真正的虔愛是如實地保持自己的本然狀態,也就是進入自己與神相容為一的狀態。 (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惟心淨土,自性彌陀)(即心即佛) 上述的第二個方法,就是把自己的生命託付給神去做主(無怨無悔,全然接受),也和參究自我有關,因為這方法的目的,就是分開「我念」以及它所認同的對象和行為(六根不攀緣六塵,離心緣相),從而斷除「我念」。在奉行這第二個方法時,一定要時時保持此一覺知(觀心)(正念覺知,正知覺醒)---沒有個己的「我」在作為或起念,唯獨真我存在,離了真我沒有任何事物能獨立而有所作為。在奉行此修法時,對於任何念頭或行為,若是覺察到「是自己在做主」的想法生起,例如「我想要」、「我在做此事」,就應該要馬上試著把心念從外在的對象抽回(不用求真,唯須息見),把它固定在真我上。在參究自我時,當我們體悟到對自我的注意力消失時,注意力便會轉移,所以和第二個方法類似。兩者的目標都是要孤立「我念」,讓它消逝於其源頭中。(消融自我,回歸自性)(拉瑪納說:欲達解脫,則須盡滅一切心緒傾向)(無作覺醒)(息念忘慮,佛自現前) 拉馬那自己也承認,對很多人而言,想用這方法讓「我」倏然地完全歸伏是不可能的,所以,他偶爾也會建議追隨者做些預備的修練,來培養自己的愛心和對心智的控制(心即眾生,可令心量廣大。數息觀心,可得解脫)。大多數這類的修練是去思維、冥想神或上師,以不斷持名的方式,也可用觀想其形象的方法為之(憶佛念佛)。他告訴信徒,只要能以愛和虔信態度經常為之,心智便可毫不費力地安住於冥想的對象上。 一旦做到這個地步,徹底歸伏就會變得容易起來。經常覺知神(念佛)不但能防止心念跑到別的對象上(制心一處,無事不辦。),更能加深唯有神存在的信念。不僅如此,這還能夠引發一股來自真我的能量對流(或神的加持),可減弱對「我念」的執著,摧毀那會不斷自我鞏固的習氣。終於,「我念」會被削弱到可控制的程度,只消再用上一點自我注意之力(正念覺知,正知覺醒),就能暫時把它沉入本心之內。 和「參究自我」相同的是,最終證悟所仰賴的是自己來到的真我之力。由於對自己本然狀態的重複體驗,心念向外奔馳的慣性得以化解,真我就能徹底地摧毀殘餘的「我念」,使它永遠不再生起(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入流亡所,反聞聞自性)。但是自我歸伏必須是完全不附帶任何動機的(般若無知)(不除妄想,不求真)(老實念佛),否則這最終摧毀「我」的結果就不會發生。假如是為了想要獲取神的加持或證悟真我,那歸伏之心就不夠深切,就會淪為一樁買賣,背後仍然是「我念」在活動,在期待得到回報。 《走向靜默如你本來p.133~135》 註:歸伏和老實念佛的義理相契合。同樣是放棄自己的看法、追求和堅持,隨順存在,接受生命的展現,一心向佛,一心念佛。( )內文字只是自己的看法,僅供自己修行淨土法門(如靈峰大師所倡淨土為歸、觀心為要)時參考。 帕摩竹巴說:當心活動時就是輪迴,而當它無活動時就是解脫。不切斷心的根,欺妄之根不會斷,故先剪斷心的根。 一個充滿概念營造的心是輪迴的心。一個超越概念營造的心是解脫的。心之自性原本就超越概念營造。結果是,當我們歇在那個境界時,我們就是歇在心的精要自性裡。這就是涅槃。不管你是學者、行者也好,主要的挑戰,就在於切斷心的根。一般人修到這兒可能走岔,因為他們沒有了悟到這一點,以及把它修至終極。偉大學者或行者沒有切除心根的人,誤失了這個要點。……我們必須降伏心,來剪斷他的根。 《解脫大道p.170》 在返內探究「我是誰」時,所檢視的「我」是自我,這是自我在行使探究,真我無所謂探究。那個探究之行使,是自我。在行使探究的那個「我」,也是自我。探究的結果是,自我泯然無存,唯真我獨存。《拉瑪納尊者教誨薈萃》p.48 呼吸與心思,皆從同一源頭而萌起。若能控制其中之一,則另一亦可控制。事實上,在探索的道路上---較正確的方法是探究:「我自何處萌起」,而非僅是「我是誰」。《拉瑪納尊者教誨薈萃》p.49 命運是什麼呢?並沒有命運。 臣服,則一切皆安。《拉瑪納尊者教誨薈萃》p.54 臣服有兩種方式。一是深入觀察「我」的萌起源頭,而融入其中。另一自認「我自己是無助的,唯有神是萬能的,除非將我整個人交付給神之外,我別無安全保障」,因而逐漸堅定信念,唯有神存在,而自我根本不算數。這兩種方式,殊途同歸,而全然臣服(交出),即是真知或解脫的別稱。《拉瑪納尊者教誨薈萃》p.55 虔愛是什麼呢?憶念神,其義是唯為有單一思維,全然充塞,而摒棄其他所有思維。那個單一思維,即是神的思維,也就是真我,或其他人自身已完全交出給神了。《拉瑪納尊者教誨薈萃》p.56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