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無所得心
2024/07/28 11:16:40瀏覽328|回應0|推薦0

  昨天下午家父子寶龍仁覺師兄來訪,談到念佛、觀心、見地、心地、權實、性相等諸多實修問題,尤其對於「菩提無所得」有充分且深入的討論,晚上七時餘結束,師兄父子歡喜回家!

  晚上十一時,寶龍師兄傳來一段經文: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報恩品:若善男子善女人為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精勤修行十波羅蜜,若有所得,未名報恩;若人須臾能行一善,心無所得,乃名報恩。所以者何?一切如來,觸無所得,乃成佛道,化諸眾生。若有淨信善男子等,得聞是經,信解、受持、解説、書寫,以無所得,三輪體空,竊為一人説四句法,除邪見心,趣向菩提,是即名為報於四恩。何以故?是人當得無上菩提,展轉教化無量眾生,令入佛道,三寶種子永不斷絕。

  黃檗山斷際禪師《傳心法要》有一段相應的對話:

弟子云:若如此,何處是菩提?

禪師云:菩提無是處。佛亦不得菩提,眾生亦不失菩提。不可以身得,不可以心求,一切眾生即菩提相。

弟子云:如何發菩提心?

禪師云:菩提無所得。你今但發「無所得」心,決定不得一法,即菩提心。菩提無住處,是故無有得者。故云「我於燃燈佛所,無有少法可得,佛即予我授記」。明知一切眾生本是菩提,不應更得菩提。你今聞「發菩提心」,將謂一個心學取佛去,唯擬作佛,任你三祇劫修,亦只得個報化佛,與你本源真性佛有何交涉?故云「外求有相佛,與汝不相似」。

  數年前在種下一棵菩提樹時,曾許下一個心願,希望與師兄姊們共勉:

種下一棵畢缽羅樹

許下一個菩提心願

願  從今日起至未來際

發無所得心

決定不得一法

如佛所證

明師親傳

如本實際

終  歸無所得

不論是住在鄉下、寺院或隱居山林,不尋求特別親密的朋友,我們應該與所有人為友,然而不親密,也不憎惡。
【保持中立,是我懇切的第二十項勸誡。】

念頭起來時,就要立刻盯住,因此心裡了了分明時,就要一直安住這個境界,雖然已經無所觀,但仍然必須維持這種禪定的境界。
【時時觀照,是我懇切的第二十八項勸誡。】

節錄自 《龍欽巴尊者三十誡》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anda07&aid=180853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