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心靈與哲學
2009/03/30 13:06:16瀏覽554|回應0|推薦9

    大多數人對心靈和哲學,畫上等號,在一開始接觸,心中就築起高牆,思想總以為哲學知識太深噢,言語以聽”嘸”對待,將心靈拒千里之外,難怪會不懂,永遠都在追逐心靈,就在此時,渾然不知祂就在後方追趕,或已在前方等著你,如同:影子和美景,殊不知心靈與哲學,就在日常生活中。那"心靈"又是甚麼碗糕?吃都吃不飽了,那還顧及到心靈層面,以致淪於似懂非懂,卻又不知該如何將祂表達出來。

了解心靈前,應先參透自己的有形的「身」、無形的「心」與虛幻的「靈」三個部份,因為這三部份是一體的,構成人體的小宇宙。

那何謂身?簡單的說:就是日常生活所要相依的個體,一切活動都須仰賴它進行,從思考到行動,只要是您看的到的有形的肉體,皆可說之人體是由不同的器官組成,但我們往往將只是注重腦部的刺激,而忽略了其他部位的發展,眼是能帶來視覺的刺激;耳是能帶來聽覺的刺激;鼻是能帶來嗅覺的刺激;舌是能帶來味覺的刺激;身是能帶來觸覺的刺激;意是能帶來感覺的刺激,若只注重某一感器的刺激,而輕忽其他部位的發展,其結果將造成其他器官的萎縮,最後的是人體的不調和而生病。

什麼是心?每一個人都有欲望。身為人,從呱呱落地,就有一切占為己有的概念,自己所擁有的就可以說是人心的發揮。好與壞、善與惡、正與邪、高與低、美與醜‥‥‥等等一切的一切,均來自於人心的欲望。心地的滋潤,來自於環境的學習,理教越嚴,則人心越易作怪,環境不自由,則心靈越桎梏,一旦鬆綁,也就是不容易把持。以自我為中心的,這就是自負之心。

那什麼是靈?最近很多人因物質的不滿足,而轉向靈性的追求習性是靈性外在的表現,靈性是深藏在個人內心的很深很深的某處。靈性的增廣在無形中,慢慢的滋長,是許多人所不知靈性的潤澤,除了時間、地點、人為和環境的因素以外,還要加上因果的累積,還有很多不可預知的變數,有可能乾枯,更有可的滋養眾人。若想要瞭解這靈性,必須要熟知個人及他人性為基礎。


        了解與認識個人,說起容易,但又難得,與這靈性又有密不可分的關係,這個關係又與前世之因果,和今生的做為有關係,這因果關係又與今生之修為有關係,今生的修為又與前世因果有關係。如此深究,前世因素,均可影響到本世的果業,自然也影響到靈性的修持。真正深入瞭解,不是用文字、語言能來描述的,要憑個人的直覺,及個人的智慧去判斷。生活中努力不懈地讓身、心、靈行為合一,隨時觀照自己每天的生命的變化,矯正自己每天的思想行為,改善並隨時深究自己,讓自己思想覺醒,內在的靈性也酥醒,讓埋藏在深處的靈性作主,這就是讓自己充分發揮靈性。

將人生量化成一天的微觀中,一開始,由太陽煦和覆育的,在後方溫暖的照耀,所形成的影子就在前方等待,就在此時抉擇在後方溫暖懷抱,和前方苦苦等待間。就像在過去、現在、未來間遊晃。若光是追憶於過去的風光,而忽略了現在溫暖;光是冀望於未來的藍土,而輕忽了目前的光景。那永遠也無法提升個人的感覺度,更不用接觸了心靈。

   「哲學」的源起肇始於對當時的生活狀況,所引出的想法,甚至是做法的统籌方式。從傳统上看來,在東方的中國是沒有具體的「哲學」觀念,但這並不表示在中國此問題的學問存在。只是以意境表達出情感,沒有以科學的系统性方式詮釋。這讓許多人誤以為沒有根據,只是停留在個人主觀的感覺。而以「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及「無聲勝有聲」將個人主觀的感覺,用文字表達出來。「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境界最高,忽引忽現。

在真、善、美的心靈世界中,猶如一件無價的藝術作品,可提升、淨化、和昇華,甚至激發一個人的創造力。所謂:「美者,樂也」,有一顆美的心靈,可遨遊各個時空之間;且不因時空的改變,而焦慮不安,甚至可達處變不驚的境界,這又有別於「柴頭」。雖然兩者,同樣有不驚的心面對事物,但創造者有扭轉局勢的本事;而「柴頭」只是任由發生,就是所謂的「擺爛」。居住在所謂「民主法治,安居樂業」的社會中,怎麼可能存在一群,不懂無價的心靈,是為何物的人?確實存在。因為在俗稱”自由”的當今環境中,容許有不同意見的發聲,心靈聲的呼喊,是迴盪在各處,無所不在。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822515&aid=2797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