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3/31 02:47:48瀏覽354|回應1|推薦9 | |
其實目前的中華民國只有一個問題:經濟。 執政者最大的錯誤就是偏向政策性的照顧大企業,希望它們能創造更好的經濟環境,然而中小企業才是最有活力及職場主要的職位創造者,再看台灣的大企業卻顧傭了快五十萬的外勞(March 30, 2014世界新聞網今年預估),這是個何等龐大恐怖的數字,假如這些職缺由本地人擔任的話,還會有今天的「綠學鬧」? 我懷疑! 大企業將客工在台所有的社會成本都轉嫁給全台居民及納稅人,更糟糕的是因為這五十萬客工大軍的低廉工資,讓台灣老闆們在人事費用上節省了大筆鈔票,食髓知味之後他們更沒有理由和誘因來提高國內員工的薪俸。 台灣居民是否因為現行的客工制度而能與大企業雨露均沾? 答案很顯而易見的是否定的,納稅人除了眼睜睜地看到自己的職位被外國人搶走之外,還得肩負及忍受因大企業引進客工帶來的社會問題,而大企業因客工所暴增的利潤卻獨自享用。 難道執政者沒看到台灣目前所存在這被人為哈哈鏡所扭曲了的「工薪圖」? 再者,大企業在永無止境廉價勞工利益的驅使下,永無誘因來從事產業創新及升級的嘗試及努力。 看看南韓,他們的產業是靠廉價的外勞客工維持的? 還是靠不斷的創新及品質提升進階來攻城掠地的? 服貿不服貿只是表相,假如執政者能統籌檢討目前台灣的外勞客工制度,出台及啟動客工夕陽條款,政策性傾向照顧中小企業,提高大專招生條件,合併雷同科系,及淘汰學店式大專院校,讓學生能學有所用,及政策性輔導工商顧用本地生等措施,相信台灣經濟狀況不會停留在22k就已力盡。 消費觀念的扭曲也給整個台灣社會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花旗集團於2006年公佈「亞太區青少年金錢價值觀大調查」顯示,一般而言,亞太區的台灣、香港和韓國三個國家的青少年,主要都將零用錢花在外出飲食(86%)、與朋友的社交娛樂(68%)、購買衣服鞋子(67%)。一個中等家庭如果要供應台灣一個大學生的消費,根據一份以嶺東大學學生為例的調查報告: …有30.5%學生是在$5000元以下,而$8000至$12000元之間仍有24.1%之高,約略估計大學生一個月可支配的生活費平均為$6500元,並且不含食宿兩大開銷(及手機?),以大專學生總人口124萬名學子計算,大專學生每月消費力高達65億元。 如果以目前一個剛畢業起薪為22k來計算,一個大專生在有收入前的零用錢就已佔其日後平均收入的近乎三分之一(29.55%)。 這種消費模式將來何以在必需品及慾望品之間合理維持平衡? 我自己的經驗是國內年輕有業族群對「名牌」的追求,及將商品價格與品味劃上等號的思維已到匪夷所思的地步,連嬰兒只能穿一個月就不能穿的都非名牌不穿。 沒有歐美人的收入卻有比歐美人更大的消費胃口,其結果必然不是啃老﹑憋死﹑作奸犯科﹑或是將慾望怨氣發在別的地方。 國民個人的消費模式必需符合收入模式,不然在慾壑難填之下社會必亂!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