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文化的美學要必修!
2011/02/12 02:05:51瀏覽1826|回應0|推薦17

最近備受爭議的話題,就是新高中國文課綱中有關『中華文化教材』,重新翻案從選修又改為必修(註:該教材最早是必修,民進黨執政時則改為選修!),也就是未來「中華文化基本教材」將獨立每周上一堂,以落實倫理道德教育,預定101年實施。

這起事件所引發的『文言文課程排擠論』,其實早已經討論多年,也曾經讓中文作家及學者傷心欲絕,批判將造成道德『心靈工程』淪喪,鑒於校園霸凌事件頻傳,學生的道德倫理教育需重整,校園黑暗文化中這一道新的曙光,讓當年對教育部政策批判的人,現在都跳出來支持這個做法,但另一群對教育政策反覆的人,如課綱修訂小組成員、師大附中國文老師林麗雲,則辭去課綱委員表達強烈抗議。

我的小兒才四年級,但學校裡已經安排他們讀了『弟子規』、『三字經』、『千字文』、『朱子治家格言』等,小小學生會背這些古書裡的生活智慧,令許多家長都感到不可思議,學校偶而也安排家長伴讀一起教,讓朗經與親子關係產生連結,對學生談『孝道』該怎麼做?這就是一種最好的集體認同的方式,『書上有說,老師有教』,這是最自然的生活教育,也是一種校園親子之美。

雖然這些有點難懂的古書小故事或文字語錄,在無社會經驗的小朋友的閱讀世界裡,它可能只是『打ㄆㄤ 嘴』(客家語讀音),但慢慢的年齡增長,曾經背誦的文句與故事儲存在大腦裡,在國中、高中的閱讀領域裡,它會重複被提取出來,也慢慢的形成長期記憶,對古書裡的大道理,會因為經驗與知識的累積,形塑出不一樣的知覺,下一次再看到相同的內容,他就能理解古書裡的精義,所以,小朋友的讀經,真的是一件重要的事,不僅是親子間的大事,還是人格培育上的好事。

回到高中的『中華文化基本教材』,這是一樣的邏輯,四書五經雖然有點難懂難讀,可能也有點不合時宜與相對無聊,但這是『靜思語』,也是『淨思語』,不僅必需要靜下心來讀才會懂,也能夠沉淨心靈,成為啟發教育最好的方式,過去許多學者都批評國內的教育太重視科學教育(主要知識課程),忽視情感教育(音樂美術等)及啟發教育(中華文化教材即屬之),把課程當成必修,就像許多家長帶小孩去禪修或佛學營或上教堂一樣,透過中華文化的古書禮教,可以涵養性情,更可以欣賞中華文化之美!

最近自己翻了好多本早期林語堂、朱光潛、梁實秋、胡適等等著作,我發現所有早期文學作品裡的意境與美,與古書裡或詩經裡的智慧都息息相關,意境是一種直覺,它也可能是一種知覺或概念,『體物入微』 或透過『孔孟觀心』,文化就會產生,而價值觀也會有多元又和諧的關係。

同時也翻閱西方許多有關美學經濟的論述作品,西方不斷的談風格與體驗,風格與體驗都在關照心靈,而不是物質,這就是藝術。

日本幼稚園對小孩的震撼教育,包括讓小孩從小獨立提書包或常規的養成等等,這些從做中學智慧的方法,同樣也是培養心性。

中華文化經典培養了像傅聰、李安等等令人覺得優雅的知名人物,在他們的音樂、電影、或言行中,我們常可以看到一些傳統的孝道思維或是孔孟精神,還有更多的台灣之光在得獎或得名之際,感謝的話語或掉淚的揚中華民國的國旗,這都是『感恩』的中華文化在每個人心中的激盪,而多麼自然的真情流露....

不管中華文化教材該不該必修?中華文化的美學一定要必修,『萬物靜觀皆自得』,看大自然萬物都可以靜下心感受那種意境美,『孔孟靜思皆智慧』,讀孔孟學說或四書五經,既可以弘揚儒教回歸人性,又有助學習真正做人的道理,如此社會亂象就會邊緣化,留存正義公理在主流社會裡.....

連曾經『批孔』的對岸都把台灣正中書局的教材複製成簡體版,推動『國學文化教材』,台灣中華文化的美學千萬別落後了......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niennien1234&aid=4876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