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1/30 22:38:09瀏覽1016|回應0|推薦7 | |
美感是一種社會凝聚力,是理想主義者的一種特質! 我有三個小孩,老大學畫畫,老二學舞蹈,老三是個男的,學音樂,而我與妻子呢?是合唱團的學長學妹關係。 在我們家裡,『美感』是個話題,不管是談蔡依林還是小豬的舞蹈,這次插畫比賽該畫什麼主題?還是小兒子彈周杰倫的『七里香』手指有沒有抬高?有沒有感情投入等等,這就是我們家裡的生活語言,學校教的不夠深的,還是根本沒教的,我們自己找老師特訓,為啥要如此?原因很簡單,藝術教育從小做起,懂得美感的小孩,長大後即使不往藝術的方向就業,但至少懂得欣賞藝術。(先說明一下,本人非有錢人,生活開銷全都給了小孩。) 校園的升學主義競爭下,這些才藝課程可以換得推甄的優勢,但我們家的小孩學這些,與升學主義完全無關,是他們的興趣所至,也就持續為之。 小兒子看前面兩個姊姊學鋼琴沒有恆心半途而廢,為了好強展現能力,我們知其動機但也樂觀其成,他現在是家裡的鋼琴王子,看得出來是個感情豐富又能直接表達意見的小孩。 我們家庭成員之間,在參與才藝活動及學習分享的同時,感受一種凝聚的力量。 每個小孩都有個性,也都跟所有家庭小孩一樣,在意自己周圍的小群體,但每次我們開家庭會議(註:這是一個好笑的家庭會議,哪壺不開專提哪壺的家庭會議,我會制定很多奇怪的規定,讓全體成員哄堂大笑!)時,我知道他們相當依賴這個家庭核心圈,我們知道幽默夾雜互諷、訓斥黑白臉的彼此關係,讓家庭關係不嚴肅卻也分工嚴謹,再怎麼樣的不同意見,隔天也就歡笑收場,習慣要給對方上下台階,因為我們之間有『愛』的成份,沒有那種功利的關係屬性。 從我的家庭藝術教育小故事,回看整個社會的『無感』,實用主義與功利思維是現在整個社會出現斷裂、階級、權謀、爭利、不信任的原因之一。 李家同教授最近表示,他擔心的是現在的書局充斥的都是財經書,他建議大家多去看好的小說,小說與理財書有哪些差別?簡單的說,差別在於一個是實用主義,一個是理想主義。 藝術教育的目的在於培養一個人的熱情與發現自己,從而創造出自己的潛能,這裡面有關美感的態度及訓練,是讓怎個社會是否重回生機、熱情、追求真理的重要關鍵。 這個重視快感勝於美感,在意美醜勝於內涵,重視理智忽略情感的多元社會裡,林志玲肢體的美麗動人與一座美女雕像之間的差別在哪?如果不從精神面、直覺面及適當距離去思考美的定義時,就會淪為感官刺激之美,結果是如果能娶到林志玲該有多好?美感只要變成實用價值,那就一點都不美,美女雕像也就根本無法與林志玲相比擬。 『情人眼裡出西施』的雙方都認為對方是最美的,因為是『無所為而愛之』,但是,回到實用主義去衡量對方教育程度或經濟收入時,可能婚也難結,愛也消散了! 日本茂目健一郎寫的『感動腦』一書中,有一句話很有意思,『成熟優質的男人,寧可開發同一個女人的一百種臉孔,而不去求索一百個女人的同一種臉孔。』這是給全天下女性一個解讀成熟男人的判斷參考,從社會整個氛圍來看,我們欠缺的可能就是仔細欣賞及品味身邊的那一位......。 犯罪學裡面有一種『破窗理論』,也就是如果街上很多商家的窗子都破了,汽車車窗也被打破,這個環境就容易引發犯罪,台灣的社會如果出現許多不被信任的司法或槍擊案件,社會上缺乏公平正義與良善價值,那更多的社會問題及犯罪就會持續發生,如何讓台灣的民眾都開始珍惜自己的窗戶,政府極力維護一個正義與公平的制度與環境,台灣的民眾也開始從美感態度開始,不要那麼重視實用及功利觀點,那或許我們會有更多社會的溫暖、情趣與快樂。 林語堂是一個生活藝術家,他說『我們感官與情感的教育比思想的教育更重要。』,他的生活哲學很多人都忘了,忙於工作與競爭,忽略心靈的感動與悠閒,不懂得生活藝術,所以,大家都不快樂! 什麼是『有感復甦』?有人『有感』,就會有人『無感』,名嘴『有感』,民眾一定『有感』嗎?要『有感復甦』就先從『美感復甦』開始吧! 國家應該就像我的五人小家庭一樣,大家有『愛』,有共同的『凝聚感』。 從教育開始建立『美感態度』,從社會體驗『美感經驗』,台灣不像西方有宗教的集體力量修復『破窗』,我們必須透過台灣經驗的集體智慧才能讓破窗陸續減少,生活美感與藝術的修為,為什麼這麼重要?因為這不是才藝而以,還是政府發展軟實力的基礎!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