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9/01 06:17:27瀏覽874|回應6|推薦9 | |
黑人白人使用不同的飲水機,上不同的學校,撘公車分前後座位,隔離但是平等(Separate But Equal),這是美國通過民權法案之前,視為理所當然的事。美國的華人常以為民權法案事不甘己,其實,若非拜民權運動風潮之賜,通過了1965年移民法,華人不能移民美國也是理所當然的事! 由於收入差異擴大,社會上階級隔離的趨勢也同步上升,新一類的階級隔離隨之興起。根據美國一個智庫(Pew Research Center)的一份以美國過去三十年人口普查資料做分析報告指出:低收入家庭住在低收入區的比例從23%增加到28%,高收入家庭住在高收入區的比例則從9%增加到18%。 最近紐約市的一個新聞更為極端:同一棟大樓分(窮人門)和(富人門),將來窮人住戶和富人住戶走的大門要隔離!原來美國富有的市/鎮,為了鼓勵貧富融合,都會強制建商蓋房時,提供適當比例的平價住(租)屋(當然同時也給予租稅優惠),這棟位於曼哈頓,33層的豪華公寓大樓,有219戶屬於百萬美元起價,但是法律也規定至少有55戶給月租僅$845美元的低收入戶。由於窮富住戶之間的懸殊差異,建商決定設計不同的出入口來因應,我們大概可稱之:二十一世紀的(隔離但是平等)! 從新自由主義經濟學(Neoclassical Economics)盛行後,使用者付費好像是天經地義的事,我常會對(某人運氣好,含金湯匙出生)的說法反質疑:為什麼你不會認為你也可以(生來運氣好,有個好政府)? 社會上對公平的觀念若不能導正,下一步的階級隔離將會是什麼?(想想學生受教育時公私立學校,搭飛機/火車不同等級的隔離?)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