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11/06 08:33:51瀏覽735|回應9|推薦11 | |
我們談通縮和量化寬鬆已經超過一年了,前兩天歐盟的統計局(Eurostat)公佈了新的通膨(0.7%)及失業率(12.2%)資料,我查了行政院主計總處迄今年九月份通膨的累計平均為0.88%,美國情況較「理想」,迄今年九月份通膨的累計平均是1.57%,都沒有達到聯準會目標的2.0%。至於量化寬鬆逐漸減碼(Tapering),也令人洩氣,十月底聯準會決議維持既定購買政策,更別談QE退場(Exit)了。
我相信減碼是遲早的事,否則以每月850億美元的速度購買,聯準會手中持有的公債將很快會追上世界第一大外匯儲備的中國大陸(約$3.5兆),豈非笑話?對認為持有美國公債的債權國是躺著領利息的人,難道不是一個警訊嗎?
過去幾年美國靠著赤字政策挹注,經濟確實已到谷底,但是恢復緩慢。聯準會的量化寬鬆政策,只有拉抬股市和房市的「財富效應」假象,擴大貧富差距有效,對過半數的中下收入階層人口助益有限。美國的赤字財政被擋在國會裏出不了門,歐巴馬總統也沒有意願擴大,歐盟更是振振有辭,要南歐國家向德國看齊,降低薪資,努力出口,問題是:誰來買產品?降價競爭,會有通膨嗎?工作不好找,有工作的收入又原地踏步,債務只能慢慢打消,經濟怎麼好起來? 沒有大量赤字支出來扭轉經濟,有限的現代歷史中,最理想的解決之道是有科技突破,導致新的需求。最不幸的是發生一場大規模戰爭(很奇怪,為什麼戰爭時花錢就不怕債留子孫?子孫死亡大半,活下來的負債不更沉重?)但是最可能的結果,大概是日本模式的「拖」字訣(但有助於「富人更富,窮人更窮」,將來再深入談),日本的人口老化嚴重,拖了超過二十年,希望美國和歐洲能夠走的快些。 更新:昨天寫了沒貼,今天貼了後複查,發覺行政院主計總處發佈了迄今年十月份的新資料:「消費者物價指數及其年增率」累計平均為0.84%,比九月份的0.88%還低!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