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10/28 00:06:29瀏覽631|回應2|推薦8 | |
經濟/貨幣方面閱讀越多,越相信人類有能力把餅做大,資源共享。但實際生活上卻往往不是那麼一回事,理想,多半是向現實靠攏。 女兒的實驗室為了參加學會年會的報告,大半年都是一星期七天不停的工作(不少的小白鼠也跟著遭殃),最近總算萬事齊備,也決定接受弟弟的邀請,在年會後順道去停留幾天。到目前為止,女兒仍依著傳統學術路線的腳步向前行,但不知將來在拿了學位之後,還能堅持多久?據她說,這幾年實驗室裏的大學部學生,要不已經唸醫學院去了,要不就是準備唸醫學院,最後恐怕只有外籍學生,因為沒有選擇才會走清苦的學術路線。 老大其實就是一個例子,去年底接受了一家醫療系統公司的工作,今年六月結束學業就改行了。當初我建議他跨學門做研究,所以他參與和教學醫院/生物醫學/電腦系合作的計畫,論文做有關人體器官發展的電腦模擬,報告在期刊發表了,但若將來有機會真正開花結果,多半是靠另一位印度籍學生發揚光大。老大自進入公司後,只用了三個月不到,半數的時間,將工作上所需的證書(Certifications)拿到,也實際到醫院完成見習,公司隨即安排他參與兩年後發表的研發計畫。雖然他迄今仍每一兩個星期和那印度學生聯繫,回答相關問題,他還能再回頭嗎? 由於人們愚昧的相信「債留子孫」,美國政府在研究經費上也一再減縮,博士後學生的薪水不及民間企業的半數,甚或大學助理教授也不如理工科大學畢業生的起薪,多數有能力的學生自然不甘於被剝削式的工作待遇,只剩少數學生能堅持理想,也就不足為奇了。 弟弟準備招待姊姊遊遍附近名勝,吃遍附近有名餐廳,姊弟兩人還計畫買上好食材,用弟弟昂貴的廚具餐具,自己在家動手做一頓大餐。我開他們玩笑:是不是人類社會又將要少了一位「純研究」學者了?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