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5/15 00:57:19瀏覽8847|回應8|推薦77 | |
從中正紀念堂站出來,走啊走,走過粽葉飄香的南門市場、走過炊煙裊裊的四川麵王、走過鐵門拉下的邢記涼皮、走過OOXX的老張分店,走啊走的,好熱,明明冬天才剛過,大衣還扔在跑步機上沒拿去乾洗,夏天怎麼一轉眼就到了。 颱風說來不來,天氣陰晴不定,管他,挑個水霧瀰漫的戶外區落座。
紅艷艷的一爿路邊小店,色調在這主打晦暗的舊書古錢老郵票街裡再鮮明不過。店名原稱洪良記,據說發跡台中北上來打天下,窩在這兒也有好些個年頭,背景和際遇都讓我想起內湖的洪瑞珍三明治。好玩的是,不是我愛搗亂,這店改名前像賣雲吞撈麵的,改名後反倒像賣豌豆黃驢打滾之類的。
那賣涼麵的,該起個甚麼名字才好呢,客官? 小菜幾款滋味頗妙,煙燻鯊魚肚、鹽水煮鵝胗,咬勁十足香氣誘人,麻辣蘿蔔乾,滿口花椒鮮香麻辣,就連簡單的炸豆腐乾,也是越嚼越香,欲罷不能。 小時候放暑假,中午在家常吃涼麵,麵條煮好過不過冷水早已忘卻,端著一海碗麵在電風扇前猛吹倒記憶猶新,芝麻醬甚麼味道已然不復記憶,拌麵的醬汁中卻肯定有著蒜末味兒,還有,一盤堆得山高的蛋絲,永遠比小黃瓜絲更搶手。 涼麵為啥不屬於我成長後覓食的範疇?說不上來,並不討厭吃,卻從不專程找。 涼麵上桌,滿鋪的小黃瓜絲,既鮮且脆,在這炎炎夏日裡真是視覺滿分,有麻醬香,沒嗆鼻的化學醋酸味,再得我心,不過菜碼只得一款,口感稍嫌單調了些,小扣一分。但,話又說回來,現在誰還有那閒工夫給你煎蛋皮?這種高溫,擺著也怕壞。
芝麻醬、花椒油、醬油、芥末、醋、蒜瓣 ...,雖說老北京的吃法有其傳統,倒無須放諸四海,因地制宜自古皆然,不然這世上的美食哪來變化?沒人敢啃蒜瓣,打蒜蓉醬,芥茉?這兒只有山葵,哪款醋?濃淡厚薄各有所好,至於花椒油?嘿嘿,對不住,咱們這兒喜歡加糖。 除了香而不濃的芝麻醬、鹹而不死的醬油,順而不嗆的醋酸、搥得夠細的蒜蓉之外,似乎還帶著一絲絲的薑味?麵條較一般涼麵店用的細些,更沒那股子死硬,拌起醬來特別滑順,一筷子又一筷子是吸個不停,夏天吃涼麵,真是爽!
涼麵之外,小店還賣涼皮,這玩意兒,島上可就少見。 涼皮是西北各省常見的麵食,各地有各地的製法和吃法,別瞧生作一副粄條樣,可多半不是米製品,而是用麵粉"洗"出來的,怎說?高筋麵粉和水揉成糰,再放入水中搓揉,使麵糰的蛋白質和澱粉分離,富含蛋白質黏不拉嘰的那一坨叫做生筋,是製作麵筋、烤麩的原料,至於澱粉呢,和水攪拌成糊,倒入容器蒸透,再劃成一條條兒的,厚薄寬窄,悉隨尊意,這就是涼皮。
比起粄條,涼皮的Q勁韌度都弱些,也沒啥麵香可言。小店吃法比照涼麵,佐料一應俱全,還額外加了花椒麵兒,可拌是拌勻了,就吃不出甚麼風味。
看來,西北麵食,還得西北吃法,油潑辣子伺候!啥?沒有?那,台式的將就一下唄。
兩勺辣子油一澆,再跟佐料一攪和,說也有趣,這涼皮頓時酸、辣、鹹、香,整個兒活起來了!不過,能受得住這激將法的吃客,怕是有限,我瞧這罐辣油也只能放桌上,來客自個兒斟酌吧。
意猶未盡,加點水餃一份。一上桌就讓人驚艷,個頭雖小飽滿充實,光滑晶亮的餃皮竟能透出鮮脆的韭綠!
可別以為透光是皮薄所致,一點兒也不,厚度恰好嚼勁不缺,相疊處也毫不死硬,還帶著些麵皮所無的黏度,吃餃子吃了幾十年,實是前所未見。起先猜想,莫非加了番薯粉之類,只是如此厚工所為何來,但,搞懂涼皮的製程之後,另一種可能性就呼之欲出了,澄粉!畢竟,澄粉和涼皮才是自己人啊!
在舊城中討生活,還真是驚喜處處!
延伸閱讀:一碗現拉 《軍 蘭州手工拉麵》
|
|
( 休閒生活|美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