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12/25 23:16:22瀏覽1910|回應11|推薦61 | |
這篇原想來個不落言詮,直接拿大量照片灌爆版面就好,畢竟萬語千言難以形容感受一二。 不過,自己心不靈手不巧的,明暗不顯色彩不分取景又死板平庸得緊,一疊疊楓紅堆砌起來,怎看怎膩。說不得,還是勤快點兒做些紀錄得了。
京都談賞楓,誰人不識東福寺? 楓紅已走下坡的十一月底,造訪時已然過午,太陽也調皮地玩起藏頭露尾的遊戲,可一批批不斷在山徑間挪移的賞楓客依舊海湧不歇。自下公車始,一路有穿著制服者指揮交通,遊人雖夥,卻始終保持日本風格:有秩序。 想跟人潮脫節,閃身進入岔路口的一間小寺院,退耕庵。 規模雖小,無論寺名建築自有其雅致,後來發現東福寺周邊著實不少這類小寺。 深紅的楓葉,既顯厚重,又露疲態,所謂的燦爛過後,終將歸於平淡吧。 閃過一波人潮,果然悠閒得多,但也不過是朝四暮三與朝三暮四之別。 行走山徑間,已可望見楓海簇擁的宇內有名賞楓勝地:通天橋。 輕手躡腳走過屬於重要文化財的臥雲橋,許多人在橋上早已忍不住大拍特拍起來,讓人擔心這木造古橋能承擔多少重量? 一路上小吃不少,人嘛,遊山玩水,總是得吃得喝不是?不過,吸引我的只有這攤,這不是我們的艾草粿嗎? 熱呼呼的艾草麻糬,兩面微炙,透著誘人而不膩口的油香,一口咬下,充盈著馥郁的艾草香,裡頭裹著一點也不死甜的紅豆餡兒,在這風寒裡,真是幸福無比! 從日下門入寺,不少遊人早已飽覽勝景,心滿意足地揚長出寺。 連結東福寺佛殿到開山堂間的橋廊,通天橋,據說是日本現存最古的橋廊。橋下則是種植了兩千棵楓樹的洗玉澗。 東福寺的一大特色在於有楓無櫻,據說與十四世紀時該寺知名的畫僧吉山明兆有關。 相傳吉山向當時的幕府將軍足利義持請求,為使東福寺免於成為遊興之地,希望禁止民眾在寺境種植櫻樹,將軍甚為感佩,遂如其所請。 嗯 ... 吉山的一片苦心孤詣,在今天看來,是否有些個諷刺呢? 何年何月會再翻開這頁,遇見這葉? 頭一回在京都的寺院裡,不唸經也不拜佛。 徹徹底底讓自己沉浸在色不異空裡 ......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