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12/25 11:52:31瀏覽3518|回應7|推薦78 | |
日圓的幣值跟台票越來越近(驚!),意味著雙方的價值越來越遠(淚!),對旅人而言,真箇是口袋一次比一次更淺,旅程一回比一回艱辛。 是以偶爾,為兼顧胃袋與口袋之平衡,拉麵也是種不得不的選擇。畢竟,在日本,有甚麼食物比拉麵更平? 首訪京都,試過天天有和寶屋,第二年則是本家第一旭,三間京都本地名店(非老店,於京都,誰敢言老?),雖說各有風格皆可一嚐,但,個人意見,拉麵實非京都的強項。今年,就換種口味吧。 講究湯濃脂厚麵細硬的九州豚骨風格,近年聲勢極盛,本地愛好者對於樂麵屋、豚骨家自不陌生,有京阪之行者,也多把一風堂、一蘭列為必訪,既然耳朵聽到快長繭,嘴巴饞到要流涎,乾脆,跳上每日必備的 5 路公車,直奔四条高倉。 一風堂拉麵選項有限,竊以為佳店宜當如此。本擬白丸元味、赤丸新味各一,試個基本款即可,可老婆不表同意,謂既然難得來一趟,當然要點特製,果然,女中豪傑就是跟我這庸夫不同。日式拉麵店慣見煎餃,不過麵皮常薄到一挾即破,餡兒更是細剁成泥,毫無咱北方麵食之豪情。這盤煎餃倒是口味芬芳,細緻中見餘韻,且不蘸佐料更佳,難得。 特製白丸拉麵上桌,白瓷湯碗深廣闊口,意外地既燙且沉,想是為保溫故。這麵既敢號稱特製,擺盤上理應呈現華麗之豐盛感,然,蔥花木耳菜蔬擱得凌亂粗疏,只餘厚重單調的湯頭油似汪洋,瞧瞧麵單上那質感,真是大扣分。 碗中最吸睛者,莫過於三大塊"焢肉",不僅外觀神似,微甜帶鹹入口即化更頗有彰化火候,相較於一般日式叉燒,果然當得起特製而無愧。 至於湯頭,乍看既油且膩毫不引人,可嚐來既無博多湯頭常有之擾人"豬味",更是香滑濃郁韻味深長,著實令人驚艷其深度。只是,相對地,為能撐起湯頭之美,鹽分實是下得十足,初嚐尚不明顯,餐後喉頭竟生灼燒之感! 海碗撈出餛飩乙枚,怪,滋味平凡,遠不如那煎餃。溏心蛋則香濃滑郁,型正質佳,以往吃過者皆無出其右也。 座前均置有小菜四碟,豆芽、高菜、紅薑、蒜瓣,本皆配麵佳物,竟因覺湯頭已臻佳美,為免奪味而淺嚐即止,是以印象不深。現在想來,可惜?倒也未必,適可而止,最佳。 或許這碗特製太過令人印象深刻,相較之下,看似經過多重調味的赤丸新味,僅餘些許辣味突出,湯頭反倒顯得單調平凡,叉燒亦僅中規中矩。 細直麵身正是博多特色,然口感不僅非如預期的硬,甚至稱得上稍軟,想想在日本吃過的幾餐拉麵,皆僅是軟硬適中而已,或許,追求"鐵絲"境界僅是某些強者部落客的心願? 說便宜,就兩碗拉麵,一盤煎餃,還沒點啤酒呢,要價超過兩千日幣,抵得上在台北吃兩份麻辣火鍋了!日本食,大不易啊!
|
|
( 休閒生活|美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