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11/25 12:56:20瀏覽133|回應0|推薦8 | |
從無到有。 從前每次聽人講說沒電視的日子是怎樣過的,我都會感覺不可思議,偷偷想著在那樣的「古代」裡,人到底怎麼活? 當時,我喜歡聽他們說鄰居有人買了村子里第一台電視後,那個家庭怎樣變成孩子世界的中心,每天,村子裡的孩子們怎樣等著可以進到那個家裡,望著那個神奇的螢幕發呆,然後黏著依著,要家主人兩三次趕才捨不得離開的情景。 我更喜歡聽他們講自己家裡終於買了第一台電視時,又是怎樣興奮到晚上睡不著,偷偷下床去摸摸電視,因為就怕明早醒來,客廳其實是空的,什麼都沒有。 邊聽他們述說那種從無到有的經驗,我總是又羨慕又嫉妒。因為那改變代表的不只是一個新的科技玩具誕生,而是整個生活習慣的刷新。 所以當1999年即將消失時,最後七天,我莫名地緊張,興奮,和驕傲。「終於輪到我了!」我暗自拍肩,跨過一個千年,上回是一千年前的事, 多麼難得!於是2000來臨之前的最後一個夜,我無法入睡,只想好好見證這個奇妙的「進入」。 但那個數字上的更新,並沒有帶來實質劇烈的變化。我又慶幸又失望。 直到多年後開始思考網路與教養,我才驚覺自己早就見證了一個更大的從無到有。沒有網路到有網路,我經歷的不是一些生活層次的零碎改變,而是全面,翻天覆地的更新。 不用等到數十年後回首感到恍如隔世,對九零後出生的人來說,網路已經是從帝創造天地時就順便創造的東西,他們覺得不上網的人活在土下面,不活在上面。 而千囍年代的小學生們,就根本沒法想像這個世界曾經沒有網路,連我們這些網路新移民,漸漸,都忘了有問題得上圖書館,到新的地方要買紙地圖,只不過是近十幾年前的事。 有句俗話形容人翻臉比翻書還快。 可是人翻臉之後,我們還記得很清楚那人沒翻臉以前的模樣,但網路讓這世界翻臉之後,我們卻很快就淡忘了沒有網路的從前,其實不是太久以前。 1990年,全球資訊網(萬維網, WWW) 剛向著世界睜開嬰孩的眼睛,清純到只有文字,要在兩年後,網路才出現第一張照片,三年後,網路對外公開,才可以自由免費運用。 我記得亞馬遜網站(Amazon.com)剛出現時,人們對網上購物的保留和懷疑。「誰會摸不到東西就先付錢呢?」周遭長輩們嚴重警告,並要我們等著看人上當。但我們等到的,是許多人笑嘻嘻地說他們怎樣不出門就買到便宜又大碗的產品。 然後,不單有牌子的公司把產品放在網路商店裡賣,更瘋狂的是連個人的舊東西都爬上了網站…連公司的信譽保證也沒有,就憑天涯海角那一個未曾相識的人,在虛擬空間裡留下一兩行文字,一兩張照片,就想要賺到我們口袋裡的鈔票? 是的,是的,而且不只買賣東西,連有媒婆也在差不多時間登上網站去開店(1995, Match.com),這些,都是近二十年內打入人間的玩意兒。 買賣也好,約會,找對象也好,仔細想想,如此探測隱私的活動(不管是金錢或是關係),在這樣一個互相猜疑的現實世界裡,竟然在短短數年的時間裡,就奪取了這麼多人的信任。 當然,總是年輕人先嘗試,中年人從肩膀後面邊嘮叨邊觀察,老人家嗤之以鼻。然後,中年人漸漸坐下來,加入,最後,是老人家雖然仍堅持到商店看到產品才肯把錢掏出來,卻邊買邊跟老朋友們說:「你看年輕人說這東西在網路便宜很多啊!我就是不懂怎麼上網買!」 1996年免費電郵(hotmail)出現,我也記得大家還在懷念寫信貼郵票的日子不再,悼念一年一次的生日卡因電子卡的出現而漸漸削減,沒想到,2004年的臉書上市,即時通訊(instant message)這一波浪打來,很快,就把時髦的電郵轉化成太正式,專屬「爸爸媽媽」用的溝通模式。 * 從無到有所帶來的改變太快時,會讓還存著「無」的記憶的人感到心慌。 1998年,谷歌這公司還窩在車庫裡,以試驗版(Beta)出現,這不是網上第一個搜尋引擎,我完全記得自己嘗試谷歌時,那種「有就好」的心情。本來,到圖書館去半天,能找到一點合用的資料就已經不虛此行,那麼網上隨便輸入幾個自認為的關鍵字,還期待能找到什麼呢? 但---又是來不及驚喜。如今從個人到朋友圈到學校公司,只要一有問題拋出,下一個動作就是全低下頭去---谷歌一下(國內就百度一下)。 每個網路原住民的身子裡多了一條神經,就叫做谷歌反射神經(Google reflex),五花百門的問題,從最實用到最理論,已經不用考慮,直接找谷歌就對,這不是習慣,而是反射動作。 改變太快,快到讓人來不及思考改變了什麼,或者改變的意義是什麼,只能一窩蜂地忙著適應。想想,網路入侵還真是不流血的戰爭,連論說成功失敗的機會都不給,就直接翻盤接收。 如今我坐下來,喘口氣,周遭已是滿滿植入谷歌反射神經的孩子,他們隨時發問,隨時找答案,隨時,都在網路提供的一大堆資訊連結中沉浮。 這樣好嗎? 我要問得更詳細一點。 |
|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