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可以,而且有心(四)
2015/09/10 02:44:02瀏覽309|回應0|推薦3

      我不知道三個高中生忙了兩年後,所捐出的錢是建了學校的一面牆,還是買了一些桌椅,黑板,或是添了屋頂,讓非洲部落的孩子們可以不要在風吹日曬雨淋中上課?

      只知道對她們來說,這個經驗,是鋪在夢想大道上的一塊石頭,形狀並不打起初就預設好,是過程中不斷被削減切割,還得跟別人的石頭拼湊成型,我可以想像,這大道上還會有許多形狀怪異,跟人拼湊出來的石頭,繼續鋪上去,直到路越走越長,越來越靠近他們的目標。

      千禧代的夢想大道將透過網路連結,通往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一個人的夢想,從此,是不斷修正磨合過的,許多人共同的夢想。

      其實無論在那個時代的年輕生命都太輕盈,都需要很多激動和感動,理想和夢想的重量來鎮著,免得生活變成一縷煙,飄著飄著就消失了。然而從前的我們在乎結果,現在的他們看重參與的過程;從前的我們行善前會要求先有一個好答案來說服自己,現在的他們可以邊走邊問,看看自己能問出多少好問題,來肯定自己起初的想法。

      從前的我們因為太看重結果和答案,感動常被吞吞吐吐的行動拖成不動,最後,除了少數有勇氣又有決心的實踐者,多數人都以「長大了,世故了」為理由,回到眼前,繞著自己的現實需求轉到老。

      如今,行善已經不一定要有個轟轟烈烈的決心或必得的目標,反成了一個認識生命價值和意義的過程。講終極呼召,對千禧代來說太嚴肅也太武斷,因為他們認識的人生就像網頁,一個連結瀏覽夠了,先點下一個再說,好多個連結在後面等著,所以眼前只能選擇下一張網頁要到哪裡,卻無法預知這樣一路點下去,最終會引到怎樣的網頁,讓自己覺得「夠了!就是這裡!」

      小女兒在柏克萊大學上了半年後,假期回家時在信堆裡拿到一張照片,她面帶微笑地盯了半天,才拿到我眼前晃說:「媽咪你看,我們的學校蓋好了!」

      「我們的學校!?」我舉起照片,衝著她皺眉。照片那些特白的牙齒比後面全新的校舍更像剛拆封的新品。的確,有了學校,這些孩子即將踏入新生。而參與這學校創建的經驗,又何嘗不是讓女兒的生命某處也露出新芽,展開新生呢?!

      「當然是『我們』的學校,」她理直氣壯地強調『我們』,彷彿那已經是她生死與共過的戰友。

      「雖然我們捐的錢不多,但重要的是參與!我們一起參與了! 改變,從參與開始,ok?!

          


      當狄斯耐卡通電影漸漸從個人英雄文化轉成「超人特攻隊」(The Incredibles)這種多英雄共存文化時,Toms 鞋公司的創辦人布雷克麥考斯基(Blake Mycoskie) 也在說:「透過企業攜手合作,我們能解決世界上的問題。」  千禧世代不再崇拜個人英雄主義,他們不蹲在自己的井裡想像著美好新世界,因為網路,他們知道世界很大,資源很多,也因為網路,他們相信英雄可以保有自己特色的同時,還可以一起並肩作戰。

      網路生活讓他們習慣也喜歡連結,與平凡大眾連結,也與企業名人連結。網路就像個大廣場,把所有人放在上頭,雖然人人之間有遠近之分,高矮差別,但總是在一個平面上,登高一呼,就有被聽見的可能。

      在現實裡經驗,在網路上分享,呼朋引伴,帶更多人回到現實裡去參與,不同國籍,文化,背景的人,只要找到共同的連結點,就能夠串出一個隊伍;不同的夢想目標,只要有連結的軌道,也可以同行組成一個更大的台面。

      漸漸,一個個追求公益價值的故事像色素滴入麵團,沒有一種色彩想要霸佔整糰麵,他們樂於跟不同的色彩碰撞,用難以預知後果的勇氣相三個高中生﷽﷽﷽﷽﷽﷽﷽﷽﷽﷽﷽﷽﷽﷽我家女娃溶,在渲染大文化的過程裡,他們不斷地彼此交集,直到一個叫人驚喜的嶄新顏色誕生。

      網路的連結,讓世界變成一塊大染布。我感覺這一代對染色很著迷,大家期待著不同色彩混合出來的果效,冒險刺激背後,還包含著對「不同」持有前所未有的寬容和接納。什麼能決定生命的價值﷽﷽﷽﷽﷽﷽﷽﷽﷽﷽﷽﷽﷽﷽﷽﷽一個幾百,

      我不禁要問:「世界公民」的觀念已經透過網路住進了千禧代的心裡嗎?或者,剝掉外面的文化,國籍,語言特色,他們終於感受到在生命的某一個空間裡,人與人之間,因為某些基本的渴慕,其實﷽﷽﷽﷽﷽﷽﷽﷽﷽﷽﷽﷽﷽﷽﷽﷽﷽﷽想大道上的一塊石頭,那更像家人般親近?

      會不會在肉體的血緣之外,還存在著一種靈魂的血緣,自始至終都流於每個人的內在生命裡,因此無論是千百年前,無論是那種文化民族,無論富貴,或是貧賤,什麼能決定生命的價值﷽﷽﷽﷽﷽﷽﷽﷽﷽﷽﷽﷽﷽﷽﷽﷽一個幾百,我們都在問差不多的問題:

      「什麼是快樂?」

      「怎樣的人生值得活?」

      「誰是愛我的,誰又是我奉獻愛的對象?」

      「我所投注賺取的,什麼可以留下來?」

      「什麼能決定生命的價值,給我尊貴?」

      「有沒有一種東西,叫做絕對不變的真理?」

      因著網路,千禧代得以脫離從前那種先得到答案才在人生中尋找應證的模式,搜索反射神經(google reflex)讓他們可以一邊問,一邊閱讀,一邊問得更深,更細,一邊發掘自己到底需要了解的是什麼?該往何處繼續探問?

      千禧代對公益的熱情應該不只源於給予﷽﷽﷽﷽﷽﷽﷽﷽﷽﷽﷽﷽﷽﷽﷽﷽﷽﷽﷽﷽﷽﷽﷽﷽﷽﷽幾百,給予﷽﷽﷽﷽﷽﷽﷽﷽﷽﷽﷽﷽﷽﷽﷽﷽﷽﷽﷽﷽﷽﷽﷽﷽﷽﷽幾百,無私給予的慈善心給予﷽﷽﷽﷽﷽﷽﷽﷽﷽﷽﷽﷽﷽﷽﷽﷽﷽﷽﷽﷽﷽﷽﷽﷽﷽﷽幾百,腸,更是一種自我對道路真理生命的探問和追尋。

      想找到一條通往永恆的路走,想認識不變的真理是什麼?想活出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的生命。

      他們已經知道這樣的追尋不能透過獨善其身,必須走向世界的不同角落,去聆聽那些從靈魂深處發出來的共鳴; 真正寶貴的東西也許不是自己去找到,而是讓自己被找到。

      就像在網海上搜尋的經驗:一個連結接著一個點下去,讀下去,看來明明是自己在主導,但---當真正要的答案出現時,我們總會感到那答案其實早已在哪裡等著,是自己終於被找到了。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adameteacher7&aid=29868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