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7.不能等 (一)
2015/09/23 02:41:09瀏覽331|回應0|推薦5

      世界變慢了。

      好像剪輯影片時故意改變速度,慢轉,原意是要看得更清楚,偏偏畫面更模糊---精確地說,根本就是變形。

      要從那個該死的禁食提議開始。有人什麼都不吃讓腸胃放假,有人禁葷讓血液清爽一下,我跟一群朋友約好了,要禁「網路」;對,一星期選一天不上網,讓自己擁有不被網住的自由。

      為了表示誠意,我選了最忙碌的星期五,就是今天,想證明自己真的可以不靠網,也能把日子過得很清爽。

      但一早,當我眼睛張開,毫無防備地讓那個「今天不能上網」的意念大辣辣地闖進來時,第一個感受竟是不想起床;不能上網,精彩的新聞沒得快速掃過,親朋好友發生的事情沒得第一時間掌握,地球的盡頭沒得去,歷史的那端沒得訪....一種「活著還有什麼意思」的感覺像鼻涕般黏在心頭叫人作噁。

      若不是要送孩子上學,有一堆「現實」催著,恐怕我真會狡猾地賴在床上,把這天睡短一點。

      為家人做早餐,便當,送孩子上學,門關起後,自己的一天展開。我習慣地坐到電腦螢幕前,措手不及,眼前立刻閃入幾個信息通知:

      「某某某兩星期照常吃喝減了五公斤,她怎麼做到的....

      「我沒想到這樣的事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你還記得我吧!八年前.......

      這些話只講一句的「通知」可惡到極點,都像鉤子千方百計地要人去點它們,我招攻擊似地閉起眼,關掉上網的裝置,意志是堅定的,但一顆心,如走在雲上不踏實。

      呆了好一陣子,一些意念像蟲子悄悄鑽進來。  讀個臉書短訊很ok 吧?!萬一有急事呢?Line和微信還有電郵,這些不算「網」,而是新版基本人權,不是嗎?

      第一次有種想抱著這些試探的蟲子猛親的衝動,正想乖乖被說服去打開電郵箱,突然,眼角閃進桌上的手機,還有牆角的家裡電話。「那麼急不會打電話?不會來敲門?我們大半輩子沒手機也沒誤過什麼緊急大事!」我想起自己以前對晚上不關手機的孩子說的話,停住手,不敢再前進。

      想聽音樂,不能上網開youtube,得去找好久沒用的光碟, 可找到也沒用,還得搬來不曉得收到那裡的光碟機。不聽了!我不知跟誰賭氣地喃喃自語。

      想到下個星期跟人有約,到底是七點還是八點?得確定一下,但這事記在網路月曆上,算了,用紙寫下來,明天開了網禁後再查。

      勸自己要好好享受沒有網路騷擾的一個清晨,可以計畫多讀點書或做些平常沒空做的事。對,書是我的老情人,看書就像回到初戀的約會裡。但一本書讀下來,裡面提到另外一本書,我立刻想上網去查查那本書圖書館可否借得到,或是到網路書店查一下價錢,也許不貴的話乾脆買了---跑到電腦面前,又想到不行,沒網路,得等到明天。

      繼續讀書吧!嗯,作者提到一個有趣的概念,真想馬上多暸解一下那個概念的內容和來源,我再度站起來,面向電腦,又坐下,不行,沒網路。

      才發現自己已經改變了閱讀習慣,即使手中握的是紙本書,也像上網一樣,不停的從眼前的內容看到連結想點出去,習慣網路的超連結之後,我在生活中也把眼前的東西當成點擊的一站,總期待著朝下一站奔去。

      但現在每個藍色的連結都是黑色,點不動,出發地也是終點站,書,就這麼一個大箱子。內心有點急躁,蟲子再度出現。

      讀書產生好奇應該是對的吧?能從一本書延伸出去探索更寬廣的知識也值得鼓勵吧?但現在什麼都不行,只能乖乖地面對一本書,一個讀者,先把它讀完,這種學習是否過於呆板受限呢?

      我想起自己是提議從網路得釋放的那個人。

      捶胸也要等。

      接下來,想要做的點心沒得做,因為食譜在網上,要等,誰叫我昨天沒先下載預備好?想到有幾張照片要傳給家人,要等,因為存在網上雲端。   

      要等。原來沒了網路,一切都要等,原來沒了網路還是可以活得下去,只是速度得變得很慢很慢很慢。超級慢。

      我想要的,不能立即就得到。


      從小我們就被教導遲到是一件不好的事,上學遲到要被罰,功課遲交要扣分,欠錢遲還要付利息,愛一個人若延遲了表白可能會失去機會。

    幾乎所有遲到的結果都得付出代價,所以我們痛恨拖延症,去買了錶,鬧鐘,用手機電腦通知自己,不停地跟週遭人說:「提醒我啊!」

      可是,「遲到」並不單有洩氣無力的一種表情,她還有另一張臉,在進入網路世代後,漸漸消失在人群中。

      那張臉有時間的刻紋,有眉間的鎖痕,有深邃的凝視,還有一種同時存在的彈性和堅持。

      那是一張等候的臉,等著遲來的滿足,相信遲來的可以是更持久的幸福。

      延遲享受(Delay of Gratification),是所有成熟生命裡都會擁有的一塊肌肉,長在背後,不耀眼,卻能讓人抬頭挺胸前進,不會活得無精打采。

      但若要練,多數人不會從背後看不見的肌肉開始。

      當我們年幼時,週遭的人都相互展示著長在前面那些「把握眼前機會」,「要拼才會贏」,「比別人快就多點勝算」的小腹肌,它們既好看,又邊練果效就在眼前伸展,非常搶眼。直到生命中經過挫折,有了更長遠的夢想,或是發現了某種可以投資時間的意義時,我們才會開始在乎那些必須暫時讓人跑在前面,多繞幾哩路,甚至先埋在土裡不見陽光的延遲價值。

      「先別急著吃棉花糖」的實驗早在EQ(情商)理論普遍化之前,透過對一群孩童追蹤到長大成人,研究出那些可以忍受眼前暫時不吃等候更大報償的孩子,和那些等不得的孩子,長大後在文明科技悄悄地﷽﷽﷽﷽﷽﷽﷽﷽﷽﷽﷽﷽﷽﷽﷽﷽花糖和等不及必須各方面的發展都有極大不同。

      EQ的重要性講太多了,多到變成大家都同意的「知識」,現實裡卻不在乎文明科技正悄悄地將下一代往另一個相反的方向拉扯。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adameteacher7&aid=31102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