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8. 不能等 (二)
2015/10/06 02:08:47瀏覽303|回應0|推薦5

      小時讀龜兔賽跑的故事,我們把它當成懶惰和勤勞的功課學,大一點,稍稍看出當中還有驕傲與謙卑的信息要聽,再大一點,旁邊有老人家會說這故事其實非常宗教,因為「天公疼憨人」。

      可是很少人告訴我們:烏龜最厲害的是那塊延遲享受的肌肉特別發達,因為牠腿短,身子笨重,總是慢,總是得磨,總是看著別人超越自己,久了久了,牠習慣了不計較速度,相信等待,學會看目的地,不看眼前。這故事的可貴不是烏龜贏了兔子,而是牠肯慢慢地爬到終點,去擷取那遲來的成就感。

      可惜延遲享受在這個網路世代裡變成一種無法忍受的折磨。

      我告訴孩子從前上網要撥號連線,點個網頁可以去倒杯水回來螢幕還在轉,他們笑著說好笨,幹嘛等?趕快點別的網頁啊?!

      是啊!幹嘛等?!他們無法想像這個網路世界會有需要等候的時候,因為從他們出生開始,就有遠超過自己需要的選擇排隊等著自己去挑,從來沒有自己等著選的時候。


 

      2015年六月八號赫芬頓電子報(Huffingtonpost)刊登了一個有關駕駛危險和手機關係的統計,其中幾項特別怵目驚心:

·      美國每日因車禍喪生的意外當中,每四件就有一件跟講電話,傳看短訊和吃東西有關。

·      開車時只要使用手機,你就有百分之四十出車禍的機會,平安沒事的機率只有百分之六十。

      這些統計數字閉起眼來都有畫面,還有慘叫聲,但是當眼睛一張開時,我們發現:周遭人都活在沒有那些數字警惕的現實裡。

      2012年,美國。17歲青年迪佛(Aaron Deveau)因為駕車時發簡訊引發車禍,導致一位五十多歲三個孩子的父親死亡,這場悲劇成為美國麻州第一個開車傳短訊事件的重判,迪佛被關入獄兩年半, 才拿到五個月的駕照也被吊銷長達15年,並且要做40小時社區服務。迪佛在車禍當天共發了193則簡訊,包括車禍前一分鐘,以及車禍後數分鐘的數十條簡訊。

      這種透過網路傳遍的新聞,加上一些有心人士製作的邊開車邊用手機而出意外的真實影片,在網民當中傳來傳去已經很多年,至於像「看一條短訊的時間等於閉上眼睛開車繞一圈足球場」這種常識,隨便抓一個邊走邊看短訊的年輕人來問,都會點頭說:「聽過。」,「有印象」,「大概知道」。但同時,他們回答時的表情也像偷吃蛋糕上的草莓被抓到,只有淡淡一抹犯罪感,塗在一張無辜的臉上。

      他們知道,就是做不到。

    我記得女兒還在學開車時,有次陪她練習,方向盤都還握不穩的她一路都緊張兮兮,小心翼翼。沒想到有一次她忘了關機,練習到一半,正在馬路上,旁邊的手機突然響了,她竟伸手去抓,讓整輛車頓時跟著方向盤一起傾斜。

      她是愛冒險嗎?是叛逆嗎?還是笨呢?

      「你知不知道自己正在拿命開玩笑?」當下我真應該像一些爸媽對他們邊過馬路邊打短訊的孩子這樣吼,但在那個時刻,我憂慮得陷入沈默,無法自拔。

      因為那動作比叛逆,挑戰法律,或笨都更嚴重,我發現那根本是不經大腦的反射動作。

      曾經,肚子餓了若有希望能等到食物就是幸福。

      已經太慢,因為﷽﷽﷽﷽﷽﷽﷽﷽,爸媽們的速度快到雷還未打,雨傘都那日子遠了!

      打從速食餐飲普遍後,孩子們的胃就變得很嬌弱。下課時從學校到家不過十幾分鐘時間,孩子在車上要是喊餓了,很多家長會立刻把車轉進麥當勞,並且告訴自己:「孩子在成長,餓了就要吃很正常!」

    零食之所以賣得超好,是因為沒有人在想吃東西的時候願意等到正餐時間到了才好好吃一頓。「我等不及了,現在就要吃!」孩子大吼。

      曾幾何時,慾望能夠被滿足不再討喜,要快速被滿足,才是生意人抓住商機的訣竅。 當然,最重要的仍是疼孩子的父母大力配合,跟著起舞: 捨不得看孩子皺眉頭,盡快!聽不得孩子唉哼,來了來了!因為怕孩子有被忽略的感受,將來會有什麼心理後遺症,爸媽們的速度快到雷還未打,雨傘就已經打開在哪裡等著。

    但文明似乎等於速度,「快」的時代竟然又成了過去的時尚,網路通暢後,「快」已經太慢,人人想要的是:立刻!當下!最好是同步!

      從前我們想要打電話向朋友請教一件事,會先考慮對方是否正在忙碌?電話鈴響會不會打擾到對方的家人或同事? 現在我們不用考慮太多,因可傳個簡訊,發個即時短信,甚至,可以同時發出去十個可能有答案的人,讓任何有空回答的立即回覆。

      有人車子被敲破窗子偷掉筆電,或去辦事碰到找麻煩的行員,滿肚子氣,不再需要自己慢慢消化,或等人有空去吐吐苦水,只要手機拿出來,到網上熟悉的社交媒體去發一則消息,立刻有一串安慰的,幫著罵人出氣的,給點子報仇的留言湧上。接收到這種即時回應雖不一定有徹底的療效,卻是千禧代習慣的情緒貼布,有刮痕就立刻蓋上,至少不礙眼,但--這也讓他們越來越不習慣面對晾在外面的傷口﷽﷽﷽﷽﷽﷽﷽﷽,有不開心的,就要發洩,要得著關注。

      看到別人穿雙新款運動鞋,物質慾望燃燒起來就要滅火,只要立即上網,就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用最好的價錢滿足自己(如果錢不是問題還可以要求隔夜送貨到府),信用卡同步刷的結果,是跳過了數算荷包裡到底有多少張鈔票的步驟。但---馬上擁有,不用思念,就像大熱天渴了就有冰水一樣,當下舒服。

     

      誰都不喜歡等,但生命如果缺少了等待的能力,其實是喪失了很大的自由。朋友的朋友孩子三歲了,三年來,他們不敢帶孩子出去車程超過一個小時的地方,因為孩子受不了被綁在安全椅上,旁邊的大人必須不斷的哄他,轉移他的注意力,直到大家都筋疲力盡,王子正好把儲存的能量全部化為哭喊聲釋放出來。

      那用手機,平板呢?我想到這個世代的絕招。

      「沒用」可憐媽媽哭喪著臉,因為絕招已經在平日辦事排隊,在家需要講個電話,或上餐廳吃飯時用成爛招了。

      我勸這對八零後的父母平日要鍛鍊一下孩子等候的肌肉,結果,年輕夫妻倆彼此對看一眼,空中出現「都是你!」這三個字。

      突然間我想起來:對吼,這爸媽自己就是在即時享樂的文化裡長大的,解決眼前孩子不哭不鬧的痛苦跟「有一天終於」可以帶孩子四處旅遊的憧憬比起來,他們的選擇顯然不需考慮:延遲享樂?這是什麼東東?!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adameteacher7&aid=3225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