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11/14 03:56:58瀏覽183|回應0|推薦2 | |
當一個感人故事未讀完,已有另一個感人故事等著,然後會有另一個感人故事也在沸沸揚揚時,回頭審視網下的自己,我問:發生在我身上的感人故事又在哪裡?什麼時候會寫出來? 當一個創意接著一個創意在網上出現,一個成功的故事接著另一個成功的故事在網上暴傳,一個好玩的網站接著另一個好玩的網站冒出。回頭審視網下的自己,我問:為什麼現實其實不那麼新鮮,總是重複昨天的比創新突破的多太多? 當叫人不齒的事實在網上被揭露,乘著網路給予的自由可以把心裡的不爽全部倒出來,用文字跟著大家叫囂,諷刺,按贊,感謝著終於因為網路,讓自己可以不要上街抗爭也可以抒發正義之聲。然後,看著壞人接受千萬人指責後,被口水和時間掩護過去。回頭審視網下的自己,我問:難道我只擁有抗議的自由,卻沒有具體貢獻改變什麼的自由? 網上網下,我漸漸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自由的,還是不自由的。那孩子們呢?我問。 在這樣無邊無際,又無人看守的國度裡,誰來教導生在網路世代的孩子們,如何享受真自由,卻不迷失在虛恍的自由裡? 又有誰可以告訴他們:得到自由最大的好處不是濫用自由,而是有機會學習尊重自已和別人的自由? 我是,越來越不能忍受無法上網的地方,因為少了網路,我就覺得綁手綁腳。 有問題不能馬上搜尋,有事不能馬上聯絡通知,有單子不能馬上簽名處理,有缺不能馬上網上訂購,想去哪裡不能立刻找到地圖,連想到某一道好吃的菜都不能馬上找到食譜,好順便把食材買回家燒。 突然間,沒有網路,我好像失去了好多自由,變得又跛,又啞,又聾,又瞎,加上一些腦殘。 但幸好我還有從前的記憶,還記得從前沒有網路,卻有耐心等候,沒有網路,卻有嘴可以問路,或者繞路,沒有網路,卻花許多時間咀嚼一本書,跟一個人講話,到一個地方去採買。我記得從前擁有那種用比較麻煩的方法達到目的,而不會覺得煩躁的自由。 * 自由是什麼? 多年我讀過一本書[i],作者擁有哈佛大學和柏克萊大學學位,是藝術家又是心理醫生。她是女性,從小到大都相信選擇越多,活得越好。 「時間從不夠用的我什麼都想做,貪得無厭地追求心經驗,被各方事物刺激,吸引,分心,誘惑,以為能選擇何其有幸,而且天真地以為我應付得來一切。」[ii],書中,她如此自述。並且,她認為自己若放棄任何選擇,就會覺得被剝奪了什麼。 為了選擇的自由,她付出了極大的代價,身心靈。但越多的自由,卻讓她越不快樂。 直到她闖進了艾米許人(Amish)的世界,那個處處都是規則,理念的文化裡面。看著那兒的女孩兒從小就被指定著該做什麼家事,每一件簡單的家事,都有屬於它們的每一個程序要遵守,這群人,就這麼整齊劃一地,潛入別人為她們訂定好的節奏,專注,享受,把群體看得那麼大,把自己看得那麼小。 不慌不忙。沒有想要更多,眼前就是豐盛,不需要焦慮成果,過程就是享受。 艾米許的女孩們在信仰的傳統延伸出來的每一個框框裡跳著,就像艾米許出名的拼布手工,必須守著既定的圖形去拼湊,卻因為框框定了,反而能夠有永遠攔不住的創意自其中暴發出來。每個拼布藝術都既類似又獨特。 她被震撼了! 在哪裡,她發現自由不等同於選擇多,自由不等同於路寬路長路無邊界。在沒有她自己大半生追求的大把大把選擇擺眼前時,生命,竟可能活得那麼海闊天空。 * 這個女作家的艾米許覺醒,如今在網路世代裡,我聽來震耳欲聾。 突然不曉得,每次上網隨便輸入一個字,就跳出數不盡連結可以選擇的網路世界,到底是叫我們更自由,還是更動彈不得? 我有點害怕,習慣網路的孩子們,會不會長成一個內在更沒有彈性的生命? 網路世代的人從小所經驗和習慣的自由,長大後,不一定在現實裡面還能夠延伸,但是當他們習慣從外面找自由的時候,裡面反而就更不自由,只要環境給他們一些框架,他們就很痛苦。 朝九晚五的要求太死板,非去辦公室不可是勒住創意的脖子,同樣的工作環境待太多年會煩躁,不夠刺激會讓人窒息。外在的選擇越多元化,人的適應力似乎越薄弱。 感謝網路,給了我們下一代更多的選擇,但心若不強大,選擇越多,只會讓人越受綑綁。 強大的心,會有歸屬感,價值感,安全感,被接納感,能夠有選擇不犯罪的能力,那樣的心,才會有真的自由,去享受屬於它的上好選擇。 科技文明不能塑造出這樣一顆心,真理卻能。 我們的孩子必須懂得真理,讓真理保護他們的心,生命才可能在諸多選擇中奔馳。 就是那句話,有沒有網路的世代,都如此洪亮:「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約八32) |
|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