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調整
2014/10/09 02:48:10瀏覽141|回應0|推薦0

          生活,其實多半時候不在收割,而在調整。

            我們總是期待巨大的改變發生,但忽略了那些透過微調,微調,再微調,慢慢產生的更新。

            那時,文字書寫初初在人類歷史中出現,蘇格拉底曾經非常抗拒。他認為文字的出現將使人的思考變得淺薄,並且,從此人類將倚靠文字記載,而讓大腦的記憶功能因著不用而漸漸退化。

            蘇格拉底提出具體的三大反對理由:

            第一,口語和文字在人類生活上扮演的角色不同,後者不能取代前者。

            第二,文字書寫對記憶和知識內化有毀滅性的影響力。

            第三,口語對社會品行的發展太重要,因此必須主流性的存在。

        有人認為他之所以如此「蝕骨不化」,問題出在他沒看到文字的好處,或太執著不肯嘗試。但對於蘇格拉底的反對,「普魯斯特與烏賊」的作者瑪莉安沃夫在書裡講得中肯,她說:「他提出的理由到今日都值得我們深記於心。」[1]

            的確,當新的媒體,科技,或文明出現,甚至成為主流時,並不代表舊有會失去價值或可以完全被代替。

           

            但看不見千年後的蘇格拉底,並不知道是文字書寫讓他的話至今仍能被人聆聽,讚嘆; 擔心口語文化完全被代替的他,也不會知道千年後,我們記得最清楚的家族故事,仍然是小時爺爺奶奶講的,而不是家書裡寫的。

            他更不知道,雖然現代可以透過電郵,臉書,短信,錄影互吐愛意,情人們仍然想盡辦法要走到彼此面前,看著對方的眼睛,即使只是簡單的「我愛你」三個字,都會在彼此生命記憶裡,刻下最深的花紋。

            有價值和意義的東西,只要被珍惜,通常可以在歷史的洪流裡,熬過時間的沖刷,繼續被留下來。但是,需要調整。

            所以别再不停搖頭說:「時代改變了!」,何必苦苦被失去的恐懼纏擾,而不勇敢踏入調整的過程?

            小孩長大了,儘管捨不得那喜怒哀樂都捧到自己面前的親密時光,但我們不悼念或氣憤,而是調整,重新學習另一種與成年子女親密的方式和節奏。

            如今,網路四面八方地布局,棋賽開始了,我們不能拎著孩子站起來說:咱們這局不走!

            其实,多數父母也許已經過了驚訝,排拒,抗議的階段,默默等待大浪淹没,这---太消极,我不!我想積極探索新舊融合的可能,欣喜迎向調整的大工。

            不要逼孩子二選一,也不要表面對他們點頭,自己心裡偷偷堅持舊有。

            沒錯,兒女會捨去窗外發亮的陽光草地,盯著冷硬的螢幕傻笑,還會冷落書架上智慧的精華,寵著youtube那些看過即過的影片。

            但是,我們也可以跟孩子一起透過網路瀏覽天下美景,商討下一個旅行的目標,透過網路搜尋便宜旅館,聽取網民的建議和經驗。我們更跟孩子學著,把日常生活中值得紀念的圖畫,在幾秒之內傳給遠方來不及參與的家人,並得到他們立即的驚呼回應。

        沒錯,我們很想告訴孩子:虛擬世界的朋友只是朋友的影子,真正的朋友,要能夠感受得到溫度,嗅得出味道,要能夠在你想他消失時,他不肯走,想要他來時,他又到不了; 真實的朋友,不該是網上那個憑手指觸動就會出現消失的,有聲音卻可以任你叫他啞,有顏色又可以隨時叫他黑的「人」。

         但是,我們也可以透過網路信息,給孩子幾句當面講不出來,或是他們不給機會講的心裡話,當叛逆的孩子不肯在現實中讓我們靠近時,我們可以感激還有一個地方叫做網路世界,他們可以沒有壓力的,一遍又一遍讀爸媽的留言。

            在孩子離家唸大學的之後,我想,我們都會深深感激有那麼一個叫做「視訊」的東西,可以在思念來纏時,把他們沒有溫度沒有味道的臉,透過網路,帶到自己眼前。

        當我們害怕著網路處處是陷阱的時候,但願,我們把更多力氣花在為孩子建立被光明吸引的體質,和明辨的智慧,而不是成天盯著陷阱,拼命吆喝著危險!


            從前手上電玩器大流行的時候,常有父母愁眉苦臉地問我怎麼幫孩子「戒掉」電玩。我總是回問:「戒掉之後他們怎麼打發時間呢?總不能叫他們用練琴,作數學來休閒吧!?」

            通常那些父母都支支吾吾,提出來的代替電玩的點子,會叫我這第三者聽了都覺得無趣。

        現在網路也許不單是娛樂,更是生活社交的平台,現實裡似乎走幾步,就會採到大網裡。但仔細想想,一天24小時,一星期七天,一個月三十天,網下的時間仍佔大半,我們好好把握了嗎?我們好好經營過網外的時光嗎?

            到底一家人吃飯吃到全部低頭,是因為網路吸人,還是相看兩厭,無言又無趣,所以全部都自投落網?

            周遭環繞著不少同齡孩子的兒女,為什麼教不到好朋友,要在虛擬世界裡,跟一個名字代號吐露心聲?

            喜歡寵物,為什麼必須到網上去養?

            調整的開端,真的不是研究網上有什麼,而是先仔細瞧瞧網下的生活到底是什麼?

            我無意造成網上網下的競爭,去拉扯自己的下一代,只是感激有此機會可以反省那些我以為理所當然存在的時光,也許,真沒有好好的被珍惜善用過。

           

 

 

 

 

 



[1] 普魯斯特與烏賊”, 瑪莉安沃夫,商周 2009, p108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adameteacher7&aid=18014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