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11/05 03:35:27瀏覽140|回應0|推薦3 | |
在一個與網路世代年輕人的對話中,我問:自由究竟是什麼? 他們拋來一大把答案,但我這頭,抓在手中的,只有單薄兩片: 1. 自由,就是能做自己想要做的事。 2. 自由,就是能不做自己不想做的事。 最有料的是他們的反問: 「仔細探討自由有何意義呢?」 勁爆的是他們的自我回答:「能透過自由得到什麼才是重點。」 原來自由在網路世代是一種個人的經驗,定義?隨個人的主觀而浮動。 曾經,對某些時代的人來說,自由是一種奢侈,然後,對某些時代的人來說,自由是一種應該爭取的權利; 但對這時代的年輕人來說,自由,是一種空氣般的基本條件,重要,但本來就應該在哪裡。 網路世代從上大學該選怎樣的科系,何時該停止學校的學習,找怎樣的工作,找到工作後怎樣完成他們分內的職責,都要求極大的自主權。 自由,就是我的事我自己掌控? * 首先這跟網下此代父母教養兒女的方式有關。 這世代的父母大概是有史以來最在乎兒女自尊的一代。因為害怕傷害孩子的自尊,他們常常小心翼翼,並且把寬大到幾乎失去界線的自由一起給了孩子。 然後才是網路給予運用自由的平台----精準說,網路給的不是自由,而是一個沒有界線的空間。 從正面的角度看,這一代因為習慣自由,當他們找到自己的興趣和想要的東西時,會更有勇氣並且沒有牽絆地,付代價去追求。 最近很紅的新聞人物,最年輕的三十歲億萬女富豪霍爾姆(Elizabeth Holmes),就是一個崇尚自由,並且成功運用自由的網路世代故事。 她19歲時決定從史丹佛大學輟學,希望把付給學校的昂貴學費,轉為發展醫療保健科技的資金,她想將驗血檢測個人化,讓醫療體系更有效率。霍爾姆在Stanford 的恩師 ,化學工程教授羅伯特森(Channing Robertson)說,霍爾姆很特別,在面對複雜的技術問題時,她常能提出獨到見解。而她決定成立公司時,她告訴恩師羅伯特森(Channing Robertson):「我希望創造出一個全新的技術,可以幫助全人類。」 一般人看見的是這女子的勇氣,決心和聰明才幹,但其實,在這背後還有一個基本條件,就是自由。 做夢的自由! 對從前背負著學歷至上,父母期待的優秀學生來說,要擁有從名校中途退場的自由,根本心理那一關就難過得去,就算想要逆流而上,常常會因諸多考慮退縮。而這世代,從網路讀習慣了那些不暗牌理出排的故事長大的孩子們,漸漸把這逆向選擇的自由看為常態後,做自己想做的事,就成了做自己的必須途徑。 可惜並非所有崇尚自由的結果都這麼正面。自由的定義在網路世代裡因人而異,並且以個人的主觀為標準,在一個像霍爾姆這樣的奇葩後面,有更多夢想一步登天,而濫用自由,結果學業沒有完成,也沒有得著一技之長,最後必須要回家繼續讓父母養的成年子女出現。 我承認,我超愛網路,而且很不好意思的坦白說,以前面對無際的汪洋,或到高山上往下看所感受到的寬廣,都沒有在網上感受到的遼闊那麼具體。 我愛那種想到什麼馬上就可以上網去搜尋的自由,那種可以問盡各種問題,不用覺得太笨太麻煩太惹人嫌,又可以隨時給好奇心關上水龍頭,決定不想再問下去就可以不要收尾的自由。 我愛那種家裡東西壞了,可是試著到網上去學著如何自己掌控處理的自由。那種怎麼找出毛病,甚至動手修理,不一定要立刻求助於「專家」的可能,雖然也帶來一些後果,比方有次我真的把整個馬桶拆了,結果一個不小心摔裂,最後花更多錢去買新的請人來換。 我愛那種讀了以為是「古人」的好書後,還可以跟他見面的自由。那種竟然可以在網上聽到他生前演講的聲音,甚至看見他本人模樣的驚喜,讓我挑戰了生死兩別的界線,雖然如此偶而也會經歷小小的失望。 我愛那種世界奇觀只要指頭動一動就可以到達的自由。我愛能在溫暖的房子裡看見雪花紛飛,又在冷氣房裡看著幾乎燃燒的非洲大地的權利。沒錯,能親身到達和在網路裡看當然不一樣,但是對沒錢沒閒又沒體力的人來說,這真的是種莫大的自由。 我更愛想吃哪國菜,哪道家鄉小吃,只要上網,都可以動手自己搞的自由。網上如今幾乎沒有找不到的食譜,甚至找得到影音示範教導,雖然做出來不見得那麼成功,但看名家在youtube上做菜,彷彿自己已經吃到了般,也爽! 我超愛網路,因為它鼓勵人可以不斷嘗試。 網路裡那種總有路可走的自由,深深吸引著我。 但是,我也承認,網路提供的自由有時就像無邊的沙漠,會讓人越走越腿軟。 當你走了幾天幾夜,還是一望無際的時候,偶而會懷疑自己到底前進了幾步? |
|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