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覺察與溝通
2022/07/22 10:02:00瀏覽553|回應0|推薦7

   三個月的結夏安居圓滿了,發現沒有舖柏油的道路草長得滿滿而且很高,幾乎找不到路進入園區,也覺察整個園區草地長滿了雜草,只好利用白天整理,沒有陰雨的大熱天,汗流浹背,上了年紀做起來也著實有點累,所以也就少有時間爬文跟大家分享了。

「覺察」是禪修的起點。覺察與溝通是互為表裡的,當你覺察做得好的時候,你會發現你的溝通能力進步了。

「覺察」並不是只有觀察週遭整體環境的變化,更深層的是向內觀照,發現自己,了知自己的問題,這個能幫助「從自己開始」,向外擴散至他人、群體、環境的覺察歷程,以至水到渠成的自在溝通。

學習培養時時刻刻提起覺察的能力,相信無論是在人際關係上遇到挫折的人、在管理上遇到困難的人,或是初學佛者而還不知該如何開啟覺照之路的人,都能容易地為自己的問題找到答案。

在人生的路上,我們總是忙於汲汲營營的追求滿足物質上的欲望,卻忘記生而為人的真正意義與價值;我們常常忙著左顧右盼的評斷別人,卻忘了應先審識自己、認識自己。許多人或許不曾面對過「自己」,不曾認真的審識過那個「我」,而人生的價值與意義究竟又是什麼?

佛法的智慧,提供我們認識自己的方向,並為探尋不時所升起的疑惑,提出最適切的建議。無論是人生的價值與目的、如何克服執著、如何放下欲望、應有的生活態度、自我成長、懺悔與責任……等,都以最生活化的實例、最直接明瞭的說解,讓大家可以立即運用,確實踐履。期待每個人都能真正的找回清淨,為生命開啟新的視野。

人在互動中求生存:人際關係如同一張無盡的網,大家都在網內互打,因為都免費,我們生於其中、長於其中,所以許多意義在其中建立,喜怒哀樂也在之間流轉,然而,卻因為自己身陷其中,我們不易耳清目明,充其量只是活在自以為是的觀念中,縱使是人際間無止境的糾纏,或是當下覺察的神清氣爽,全是我們竭盡所能的生存之道,但不論自己是否滿意,我們的初衷都是希望自己活得更好更幸福。

其實,在人際關係的互動與溝通裡面,我認為最大的學習,源自於自己的家,在家中,我們學習所有人際關係互動的雛形,當我們長大之後,就帶著這個雛形到社會各個層面去。在家庭中和父母兄長的上下關係,衍生到社會上就成為與長官、主管的關係;在家中與兄弟姊妹間的溝通型態,也會成為在社會上與人相處的基本模式,家庭是第一個讓我們學習如何生存的場所。

在人際關係之中,工作不再只是場所的不同,而是角色、權力關係等等的差異,其目的都一樣,都是在尋找一個更令自己滿足的生存模式。而滿足的根源,對現代人而言,有一個很重要的時代意義,就是增進或開發自己的EQ、AQ。

本來,溝通就是要跟人來往、和人互動,如果我們能以別人的反應來做為自己的鏡子,而別人也因認識你而給你回饋時,必能從這樣的回饋當中了解自己。

所以,一個想了解自己愈深的人,或者希望自己可以活得更有意義的人,應該主動在接觸的人之中,吸取更多的回應,從這些回應,就可以看出自己的特質,並且,也藉著自己的參與和別人的回應,給自己一個學習、調整的機會,讓自己在人際互動中有更多的覺察和自主,這是開發自己EQ、AQ的根本。

因此,在這樣的一個學習歷程裡,我希望大家能夠逐漸地清楚自己的要的是什麼?自己的身心狀態又是什麼?希望給自己增加些什麼?

其實,人際互動對每一個人在任何時候都會有些用處,它在不知不覺間會出現不同的效果、反應,是值得我們去探究的一個有趣的課題。

當我們與人相處時,如果只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要求、批評別人,就很難達成充分的溝通;當衝突與對立產生時,如果不懂得反觀審查、自省、表達善意,就很難化干戈為玉帛。外在環境草坪長滿了雜草你可以看得到,但是往往就是看不到自己內心長滿了雜草,其實和諧的人際關係並非遙不可及的目標,當我們學會將批判的眼光從別人身上收回來,觀看自己的內心,就會發現自己的恐懼、貪婪、傲慢、偏見……都是扼殺人際關係的元兇。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ys8899&aid=175478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