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9/30 14:21:33瀏覽808|回應0|推薦0 | |
淺讀無量義經心得(四)凡夫為何無法成就法身 法身大士的位置。法身大士的生命成就,是透過「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之所成就,《維摩詰所說經》說得更詳盡:維摩詰大士告訴來問疾者:「諸仁者!此可患厭,當樂佛身,所以者何?佛身者即法身也;從無量功德智慧生,從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生,從慈、悲、喜、捨生,從布施、持戒、忍辱、柔和、勤行精進、禪定、解脫、三昧、多聞、智慧諸波羅蜜生,從方便生,從六通生,從三明生,從三十七道品生,從止觀生,從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生,從斷一切不善法集一切善法生,從真實生,從不放逸生;從如是無量清淨法,生如來身,諸仁者!欲得佛身,斷一切眾生病者,當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我們的現在位置。在心得第一篇中提到:經典是指導修行的路徑,好比一幅地圖,透過地圖,讓生命學習者看到目標(成為大覺者),知道路徑(法次法向),更重要的是,先認清自己現在的位置(明心)。 我們為何離那麼遠?看到法身大士是如此成就,我們為何離那麼遠?關鍵如同維摩詰大士所說的,我們未看清色身及色身所處的世界,我們對「變遷、無常」是「有看沒到」;誤以為「是身恆常、剛彊、有力、不朽之法,誠可信也!」。凡夫習以肉眼見一切,執著眼見為實,不見實相無相。因此對色身汲汲營營,而忽略法身。菩薩所緣,緣苦眾生;凡夫所緣,緣己利益。菩薩行「慈、悲、喜、捨」;凡夫緊抱「財、色、名、食、睡」。難怪我們離那麼遠。 正確的認知。當下我們應體會維摩詰大士對眾人所開示:「諸仁者!是身無常、無彊、無力、無堅、速朽之法,不可信也!為苦、為惱,眾病所集,諸仁者!如此身,明智者所不怙;是身如聚沫,不可撮摩;是身如泡,不可久立;是身如燄,從渴愛生;是身如芭蕉,中無有堅;是身如幻,從顛倒起;是身如夢,為虛妄見;是身如影,從業緣現;是身如響,屬諸因緣;是身如浮雲,須臾變滅;是身如電,念念不住;是身無主,為如地;是身無我,為如火;是身無壽,為如風;是身無人,為如水;是身不實,四大為家;是身為空,離我我所;是身無知,如草木瓦礫;是身無作,風力所轉;是身不淨,穢惡充滿;是身為虛偽,雖假以澡浴衣食,必歸磨滅;是身為災,百一病惱;是身如丘井,為老所逼;是身無定,為要當死;是身如毒蛇、如怨賊、如空聚、陰界諸入所共合成。」 當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若我們擦亮眼睛,對三理四相「生、住、異、滅;成、住、壞、空;生、老、病、死」看清楚,如世尊的前世—善慧行者,興起一念,追尋那能帶走的種子。在塵世間不單只追求溫飽,也當有所追尋,有所奉獻,當願自己能起正覺,能效法法身大士從慈悲喜捨、從諸波羅蜜、從如是無量清淨法,生如來身。 請延伸閱讀:金剛經讀經淺得(1)般若波羅蜜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