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淺讀維摩詰所說經(133) 菩薩行(四)
2009/07/08 11:59:00瀏覽816|回應0|推薦0

淺讀維摩詰所說經(133) 菩薩行(四) 

      雖行六通,而不盡漏,是菩薩行;雖行四無量心,而不貪著生於梵世,是菩薩行;雖行禪定解脫三昧,而不隨禪生,是菩薩行;雖行四念處,不畢竟永離身受心法,是菩薩行;雖行四正勤,而不捨身心精進,是菩薩行;雖行四如意足,而得自在神通,是菩薩行;雖行五根,而分別眾生諸根利鈍,是菩薩行;雖行五力,而樂求佛十力,是菩薩行;雖行七覺分,而分別佛之智慧,是菩薩行;雖行八正道,而樂行無量佛道,是菩薩行;雖行止觀助道之法,而不畢竟墮於寂滅,是菩薩行;雖行諸法不生不滅,而以相好莊嚴其身,是菩薩行;雖現聲聞辟支佛威儀,而不捨佛法,是菩薩行;雖隨諸法究竟淨相,而隨所應為現其身,是菩薩行;雖觀諸佛國土永寂如空,而現種種清淨佛土,是菩薩行;雖得佛道轉於法輪入於涅槃,而不捨於菩薩之道,是菩薩行。」 

這一整段說的是,菩薩先得自解,方能解救眾生,因此菩薩的態度是如《六祖壇經》:「自性法門無盡誓願學」菩薩透過一切善法,無有定法得這些成就,然又不住於這些成就【註1】。 

從小乘來說,如這一段「行四念處法」,若能成就是證到「空」了,離了身受心法,得了涅槃之樂,心念不起作用,不受後有,這個世界不來了。然菩薩卻不是這樣,而是「雖行四念處,不畢竟永離身受心法,是菩薩行。 

為何菩薩不住於這些成就,因為菩薩同體大悲,願眾生與他一樣都能離一切煩惱,因此菩薩是不斷的乘願再來。因此在菩薩心中,無有「成就」的念頭存著,雖有成就,也不入正位。所以維摩詰大士作了結論:菩薩是得佛道轉於法輪入於涅槃,而不捨於菩薩之道,是菩薩行。 

如今我們這些正在學習中的菩薩,需要回頭觀照自己學法的動機以及目的,是為己而已,還是更能為「生命整體」?也須時時觀照是否落於「自己有所成就」而忘了初心本願!【註2 

【註1《金剛經》云:「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須菩提!於意云何?須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須陀洹果』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須陀洹名為入流,而無所入,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陀洹。」

「須菩提!於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來,而實無往來,是名斯陀含。」 

「須菩提!於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為不來,而實無不來,是故名阿那含。」 

「須菩提!於意云何?阿羅漢能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實無有法名阿羅漢。世尊!若阿羅漢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世尊!佛說我得無諍三昧,人中最為第一,是第一離欲阿羅漢。我不作是念:『我是離欲阿羅漢』。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世尊則不說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者!以須菩提實無所行,而名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 

      【註2《金剛經》云:「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otus4401&aid=3114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