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7/03 15:12:00瀏覽1546|回應0|推薦0 | |
淺讀維摩詰所說經(132) 菩薩行(三) 雖攝一切眾生,而不愛著,是菩薩行;雖樂遠離,而不依身心盡,是菩薩行;雖行三界,而不壞法性,是菩薩行;雖行於空,而殖眾德本,是菩薩行;雖行無相,而度眾生,是菩薩行;雖行無作,而現受身,是菩薩行;雖行無起,而起一切善行,是菩薩行;雖行六波羅蜜,而遍知眾生心,心數法,是菩薩行; 雖攝一切眾生,而不愛著,是菩薩行;如釋迦牟尼常說「我在僧數,我不持眾,我不攝眾。」菩薩亦然,菩薩為眾生服務,然不會將眾生視為己有,因此不生愛著。 雖樂遠離,而不依身心盡,是菩薩行;這裡說明菩薩色身在世間,卻無所住於色聲香味觸法,是為「樂遠離」,有些「樂遠離」的行者卻偏向「空無的遠離—依身心盡而不來」,然而維摩詰大士卻指出,真實的菩薩行是積極的,不住色聲香味觸法,遠離客塵,但不捨眾生,繼續再來,故雖遠離,而不依身心盡。 雖行三界,而不壞法性,是菩薩行;在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隨緣而行,在每一個外相有差別的三界中,仍然住於不生不滅的「法身」,這是真理解「出三界」的意義,這也是菩薩不捨輪迴。 雖行於空,而殖眾德本,是菩薩行;金剛經云:「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不受福德?須菩提!菩薩所作福德,不應貪著,是故說不受福德。」菩薩的不貪著福徳,但卻努力於他該作的,即是「行於空,而殖眾德本」。雖行無相,而度眾生,是菩薩行;雖行無作,而現受身,是菩薩行;雖行無起,而起一切善行,是菩薩行;這是菩薩以解脫心,作己當作,行真實禪。 雖行六波羅蜜,而遍知眾生心,心數法,是菩薩行;菩薩行六波羅蜜「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不但自己行,也能深知眾生的心及心所,分辨眾生根器,方便引導眾生一起行波羅蜜法。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