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淺讀維摩詰所說經(130) 菩薩行 (一)
2009/07/01 11:02:49瀏覽977|回應0|推薦0

淺讀維摩詰所說經(130)菩薩行 (一)

「文殊師利!有疾菩薩應如是調伏其心,不住其中,亦復不住不調伏心。所以者何?若住不調伏心,是愚人法;若住調伏心,是聲聞法。是故菩薩不當住於調伏不調伏心,離此二法,是菩薩行。 

有疾菩薩如是重整自己的價值觀,而令己心調伏之後,不住「調伏心」也不住「不調伏心」,愚人住不調伏心,在人事物中增長貪嗔痴,與惡為伴;聲聞住調伏心,透過聞思修,在人事物中執著純善。兩皆落外相之兩邊,不見能覺悟的本心。 

愚人妄認身心為自己,不察四大乃緣起聚散,因此對四大的「有疾」變化,無所適從。聲聞的調伏心是從「聽」而學來的,不是自己發現的,因此落在調伏心的外在指標上,我今天制伏心多少次,若超過十次就高興的不得了;若失敗了五次就懊惱的不得了。 

菩薩是從自己的「有疾」觀照,何謂觀照?就是「感受、領悟、覺醒」。而這一切都源於「覺」,那「能」的運作,體認外在的一切都是假借。所以雖然調伏己心,卻不落到次數或狀態之中,這是不住調伏不調伏心。 

所謂不住調伏不調伏心意思是住於「本起因地圓覺」,然而維摩詰大士此段說明離開「對立二法」意義深遠,他是說:從本起因地圓覺起動,卻又不捨外在細行。換句話說,「菩薩行」是有真實的見地,也有適當的方便法。就好像六祖惠能大師,說的都是超越一切時空的本性,但是卻敎人落實在有限時空的世俗生活中【註】,來展現一切理念。

【註】生活無相頌:吾與大眾作無相頌。但依此修常與吾同處無別。若不依此修,剃髮出家於道何益。頌曰。

     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恩則親養父母,義則上下相憐。

  讓則尊卑和睦,忍則眾惡無喧。若能鑽木出火,淤泥定生紅蓮。

  苦口的是良藥,逆耳必是忠言。改過必生智慧,護短心內非賢。

  日用常行饒益,成道非由施錢。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

  說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目前。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otus4401&aid=3092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