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淺讀維摩詰所說經(118)文殊師利的慈悲再問〈二〉
2009/06/02 14:55:47瀏覽891|回應0|推薦0

淺讀維摩詰所說經(118)文殊師利的慈悲再問〈二〉

又問:「此病身合耶?心合耶?」

答曰:「非身合,身相離故;亦非心合,心如幻故。」

又問:「地大、水大、火大、風大,於此四大,何大之病?」

答曰:「是病非地大,亦不離地大;水火風大,亦復如是。而眾生病,從四大起,以其有病,是故我病。」 

維摩詰大士既答「我病無形不可見」,文殊師利菩薩又為何再問「此病身合耶?心合耶?」是因為心病亦是無形,所以如是繼續深入的再問,好讓維摩詰大士能更解說的清楚。 

維摩詰大士答「非身合,身相離故;亦非心合,心如幻故。」這裡說的是「生命實相」不離身心但不在身心,若在身心上轉,是找不到答案的。例如五祖忍和尚欲傳衣法,要東禪寺大眾寫偈,神秀大師寫了「身是菩提樹,心是明鏡台,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但是五祖忍和尚卻說神秀大師「入門未得」,何以故?從神秀大師的無相偈,可知此時的神秀大師,是從身及心的兩個角度,來描述本心般若之性。本心般若之性即「淨圓覺」也,圓覺經【註】記載的是,佛陀為末世眾生及新學菩薩解釋的,「淨圓覺」一定離身心幻垢。但是神秀大師卻在身與心上。 

所以神秀大師所見與佛陀所見差異太大。一個是屬人的層次,落在生滅法及善惡分別上。因為身如菩提樹,此身有聚散,有一定的時間,屬生滅法。心如明鏡臺,能照見各種意念,意念有善有惡,屬善惡分別。從人的層次,能這樣看已經很了不起了,但從屬天的角度看,這種看法是愚癡者,所以五祖說神秀大師,入門未得,不見自性。請延伸閱讀:六祖壇經心得(8)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文殊師利菩薩慈悲,怕隨行大眾不能全然體會身心幻垢本屬聚散,因此再細問:「地大、水大、火大、風大,於此四大,何大之病?」維摩詰大士順勢回答「是病非地大,亦不離地大;水火風大,亦復如是。而眾生病,從四大起,以其有病,是故我病。」眾生不知生命實相,以為肉眼所見的身心就是真正的生命,然四大本屬生滅聚散,自然有使用年限及適當生存的條件,當條件不符之時,眾生的身心四大自會不調而生病,故說眾生病,從四大起。而菩薩是因為記掛眾生在病中,所以菩薩病。然菩薩知道病非四大,非身合亦非心合。然菩薩病是因眾生病,而眾生病不離四大,所以菩薩是病非地大,亦不離地大;水火風大,亦復如是。因此維摩詰大士在空室中,獨寢一牀,以四大不調之外相,以疾而臥。然維摩詰大士說的是菩薩(覺有情)法身無病,是因眾生有病,所以菩薩陪病。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otus4401&aid=3004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