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5/26 09:40:29瀏覽1368|回應0|推薦0 | |
淺讀維摩詰所說經(115)空是生命整體(三) 又問:「空當於何求?」 答曰:「當於六十二見中求。」 又問:「六十二見當於何求?」 答曰:「當於諸佛解脫中求。」 又問:「諸佛解脫當於何求?」 答曰:「當於一切眾生心行中求。又仁所問:何無侍者?一切眾魔,及諸外道,皆吾侍也。所以者何?眾魔者樂生死,菩薩於生死而不捨;外道者樂諸見,菩薩於諸見而不動。」 隨著文殊師利菩薩同去問疾的大眾,聽到兩位大士論「空」的問答,到此已經體會了摩訶整體,這是生命的制高點。下一步的關鍵在對於「摩訶空性(生命整體)」的了知要從何處下手,因此文殊師利菩薩緊接著代大眾問「空當於何求?」維摩詰大士答:「當於六十二見中求。」維摩詰大士的絃外之音是「從錯中學」。 又問:「六十二見當於何求?」答曰:「當於諸佛解脫中求。」當眾生侷限於自己的經驗與知識時,往往無法體會全體的真相,所以自然會有「斷、常、有、無」的六十二種偏見。落在六十二種偏見的眾生,絕不說自己的見解是偏見(非全知)。這些執著偏見的眾生,何時才知自己的見解為偏?這些眾生因著時間和生活經驗的累積,越來越擴大認知,修行者將自己的六十二種偏見與大覺悟者的全知解脫相對照之下,發現了自己的偏。當發現自己偏見的同時,其實當下就修正了自己的偏見,當對立的偏見越來越消融,行者就越能與摩訶空性相應。用現代的話來說,修行就是從錯中覺,從錯中學。 當於諸佛解脫中求。三世諸佛本已解脫,是眾生須解脫。維摩詰大士是說,諸佛如何得解脫,眾生也是照著諸佛的古道同樣得解脫。因為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因此諸佛能照著古道得解脫,一切眾生也能照著古道得解脫。所以這裡文殊師利菩薩代大眾問的是「每一位眾生的覺悟解脫從何而得?」而維摩詰大士答:「當於一切眾生心行中求。」
《六祖壇經》說眾生心行,是指每個人心內有各種心念,各人心中善念惡念同在,貪慳與共享並存,有時無明、有時覺悟,雖然常錯卻又能自知其非。眾生的心行造作世間的一切,惠能大師云:「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而覺林菩薩偈更是如是說「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所以行者的覺悟解脫從哪裡求,還是回到觀照自己的心念與行為中。維持不斷的觀照,逐漸離偏見,逐漸解脫。菩薩行者因著自己也曾落於偏見,故對現在落入偏見的眾生亦能包含等待,此時是謂進入「空」中,所以一連串的問答再複習一下。 又問:「空當於何求?」答曰:「當於六十二見中求。」 又問:「六十二見當於何求?」答曰:「當於諸佛解脫中求。」 又問:「諸佛解脫當於何求?」答曰:「當於一切眾生心行中求。」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