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淺讀維摩詰所說經(99)精采的對照(四)先得而後捨--有法樂不應復樂五欲樂
2009/04/14 15:00:52瀏覽1061|回應0|推薦0

淺讀維摩詰所說經(99)精采的對照(四)先得而後捨--有法樂不應復樂五欲樂

10.     先得而後捨--有法樂不應復樂五欲樂。持世菩薩要魔波旬當觀五欲無常以求善本,是一種「割捨」的功夫,是先捨而後有所得。反觀維摩詰大士卻從另一個角度切入,先得而後捨。這如同《法華經》【譬喻品第三】長者念其諸子,於火宅內、樂著嬉戲,不覺不知,不驚不怖,火來逼身,苦痛切己,心不厭患,無求出意。然父知諸子、先心各有所好,種種珍玩奇異之物,情必樂著。而告之言:『汝等所可玩好、稀有難得,汝若不取,後必憂悔。如此種種羊車、鹿車、牛車,今在門外,可以遊戲。汝等於此火宅、宜速出來,隨汝所欲,皆當與汝。』爾時諸子聞父所說珍玩之物,適其願故,心各勇銳,互相推排,競共馳走,爭出火宅。維摩詰大士亦是如此,為天女們指出「法樂」。有了法樂就能很自然的代替了五欲之樂,而從五欲之樂的磨轉之中脫離。

11.           五欲樂與法樂的不同。五欲樂依著身心而起,依地水火風空識,繞著「己」為中心而成,皆屬生滅。如《圓覺經》普眼菩薩段「四大各離,今者妄身,當在何處,即知此身,畢竟無體,和合為相,實同幻化,四緣假合,妄有六根,六根四大,中外合成,妄有緣氣,於中積聚,似有緣相,假名為心。善男子,此虛妄心,若無六塵,則不能有,四大分解,無塵可得,於中緣塵,各歸散滅,畢竟無有緣心可見」故知「五欲樂」不恆久,雖名為樂而非實樂。

         法樂如真實禪,不依地水火風空識。但卻透過地水火風空識的不堅固身,行出諸法如義(宜)的生命理念之彰顯,而樂於其中。如隨護道義、樂饒益眾生、樂敬養師,樂廣行施,樂堅持戒,樂忍辱柔和,樂勤集善根,樂禪定不亂,樂離垢明慧;樂廣菩提心,樂降伏眾魔,樂斷諸煩惱,樂淨佛國土,樂成就相好故,修諸功德,樂莊嚴道場;樂聞深法不畏;樂三脫門,不樂非時;樂近同學,樂於非同學中,心無恚礙;樂將護惡知識,樂親近善知識;樂心喜清淨,樂修無量道品之法,是為菩薩法樂。因為法樂不依地水火風空識,是不生不滅的生命於生活點滴中鍛鍊的紀錄,是為永恆的法樂。

12.     為何說法樂是生命鍛鍊的紀錄?例如與思惟相同、志趣相合的同 學樂在一起,並不困難。但是與思惟相左、志趣不合的非同學,還能心無罣礙,平等和睦在一起,這是鍛鍊自己生命的寬廣度。這種摩訶空的生命特質是生命鍛鍊的真實法樂,是可以帶得走的。同樣的親近善知識非常自然,若對惡知識都還能為之祈求其平安,希望惡知識能有正知正見能長大,那真是生命中摩訶空的鍛鍊。大覺悟者耶穌說:「只是我告訴你們,要愛你們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這樣,就可以作你們天父的兒子,因為他叫日頭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馬太福音五章 44 - 45 )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otus4401&aid=2848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