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3/20 14:30:02瀏覽1092|回應0|推薦0 | |
淺讀維摩詰所說經 (92) 道場何所是(二十一) 降魔是道場 降魔是道場,不傾動故; 魔在何處?惠能大師在《六祖壇經》說了自性真佛偈:「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見三毒是魔王,邪迷之時魔在舍,正見之時佛在堂。 性中邪見參毒生,即是魔王來住舍,正見自除參毒心,魔變成佛真無假。」魔在己心,當我們的一時失去察覺,而被無明矇蔽;或雖有察覺但不徹底之時,我們被某些人事物或觀念拘限,就如同被綁在石磨上,在那裡轉圈而不得出,是謂著磨(魔)。故魔實在內,而外魔非主因也。因此,惠能大師云:「一念迷,佛即凡夫;一念悟,凡夫即佛。」念迷此時魔在舍,念悟之時佛在堂,佛、魔皆由心作。 . 何謂傾動? 無明生起,自性一時失去察覺,本來應該澄清的狀態,失去應有的平衡,曰行者傾(心)動。就如同六祖惠能離獵人隊出至廣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師講涅槃經。時有風吹幡動。一僧云:風動。一僧云:幡動。議論不已。能進曰: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一眾駭然。 請延伸閱讀: 六祖壇經心得 〈26 〉 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 兩僧藉物論法,論著論著卻落到意氣之爭,這段敘述文字中有「一眾駭然」四個字,當知兩僧論法時,許多僧眾分落不同意見的兩邊,看著原本的論法慢慢的落於爭論,大家明知錯誤卻無法制止自己的無明,修行僧眾本應「不取於相,如如不動」的心,不見囉。故云「仁者心(傾)動」。傾動者,被某一事物或觀念綁住,成有所住而傾斜啦!如楞嚴經五十蘊魔,魔因行者有所住,自己心不明而起。 . 降魔是道場,不傾動故。 最好的注解是「不取於相,如如不動」。如何能「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佛陀慈悲,有個善巧法筏擱在那兒待我們取用。那就是「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個方便,幫助我們不傾動。 請延伸閱讀:不取於相,如如不動 知己(心)傾動,又該如何? 如惠能大師所指引《六祖壇經》無相懺悔。建立生命的價值觀,令自心有穩固的見地,而能不傾動。 請延伸閱讀: 六祖壇經 心得 (85 ) 無相懺悔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