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淺讀維摩詰所說經(87)道場何所是(十六)四諦
2009/03/04 16:17:07瀏覽875|回應0|推薦0

淺讀維摩詰所說經(87)道場何所是(十六)四諦

四諦是道場,不誑世間故;四諦又名四聖諦、四真諦,或四諦法,即苦諦、集諦、滅諦、道諦。苦諦是說明人生多苦的真理,人生有三苦,八苦,無量諸苦,苦是現實宇宙人生的真相;集諦的集是集起的意思,是說明人生的痛苦是怎樣來的真理,人生的痛苦是由於凡夫自身的愚痴無明,和貪欲瞋恚等煩惱的掀動,而去造作種種的不善業,結果才會招集種種的痛苦;滅諦是說明涅槃境界才是多苦的人生最理想最究竟的歸宿的真理,因涅槃是常住、安樂、寂靜的境界;道諦是說明人要修道才能證得涅槃的真理,道有多種,主要是指修習八正道。

以下是引用阿含經:

《中阿含.三0象跡喻經》一切法皆四聖諦所攝,來入四聖諦中,謂四聖諦於一切法最為第一。猶如諸畜之跡,象跡為第一。 

《增阿含.二0九》世尊告五比丘:有此四諦,云何為四?苦諦:生、老、病、死、憂悲惱、怨憎會、恩愛別、所欲不得,即五盛陰苦。

苦集諦:所謂受愛之分,集之不倦,意常貪著。

苦盡諦:能使彼愛滅盡無餘,亦不更生,是謂苦盡諦。

苦出要諦:所謂賢聖八品(正)道。

是謂名為四諦之法。然復,此四諦者,眼生、智生、明生、覺生、光生、慧生。復次,四諦者,實、定、不虛不妄,終不有異。此四諦,如實不知者,則不成無上正真等正覺。 

苦,大家都知道,也能體會。「」因「」起〈貪多,超過自己維持基本功能之所需稱之為貪〉,表現出來就是不斷的往外收集。所以集是因,苦是果。 

然而一切眾生皆有的菩提自性,本來清淨的自然存在。這個清淨的自性,末學假名稱之為「能」,自動的展開了察覺,在生活點滴當中發現多餘的〈貪〉,而接之主動割除,去除這些貪之後,必有一些正當的行為,這些行為是八正道,這是「」。而行八正道讓菩薩行者在世間安然居住,此是涅槃寂靜,稱之為「」。 

何謂在生活點滴當中發現多餘的〈貪〉?如《雜阿含‧二七四》所說,吃飯不貪其味,為何能不貪其味?是因為發現了食的基本功能,支身而已。因此能不住味生心囉。當止息了貪,也就開始斷集,慢慢的從各方面〈不只在食這件事上〉發現該如何作方是正確。就如同《佛說四十二章經》止惡即行善,而無有一個新的善存在。當停止了不恰當的行為與觀念,就是正確的觀念和行為了(八正道)。

《雜阿含‧二七四》若眼見色,不取色相,不取隨形好。若諸眼根增不律儀,無明闇障,世間貪愛(憂)惡不善法,不漏其心,生諸律儀,防護於眼、耳、鼻、舌、身、意根,生諸律儀,是名關閉根門。

於食繫數,不自高,不放逸,不著色,不著莊嚴,支身而已。任其所得,為止飢渴,修梵行故;故起苦覺令息滅,未起苦覺令不起故;成其崇向故;氣力安樂,無聞(間)獨住故。如人乘車,塗以膏油,不為自高,乃至莊嚴,為載運故。又如塗瘡,不貪其味,為息苦故,是名知量而食。

        如前段所說「八正道」都是不離世間,誠如六祖惠能所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猶如求兔角。」當菩薩行者行於八正道(道聖諦),即是在世間「不欺世盜名」,老實地盡自己的功能。故維摩詰大士論四聖諦是修行之所在,但是要怎麼來看行者是否真修呢?看他是否老實生活,不欺世盜名。此即四諦是道場,不誑世間故。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otus4401&aid=2708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