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2/24 15:17:41瀏覽687|回應0|推薦0 | |
淺讀維摩詰所說經(84)道場何所是(十三)解脫、方便 解脫是道場,能背捨故;佛法上有八解脫,是指八種背棄捨除三界煩惱的繫縛的禪定。(內有色觀外色解脫、內無色觀外色解脫、淨解脫身作證具足住、空無邊處解脫、識無邊處解脫、無所有處解脫、非想非非想處解脫、滅受想定。) 內有色觀外色解脫,是謂心中若有色(物質)的想念,就會引起貪心來,應該觀想外面種種的不清淨,以使貪心無從生起,故叫解脫。內無色觀外色解脫,是謂心中雖然沒有想念色(物質)的貪心,但是為了使不起貪心的想念更加堅定,就還要觀想外面種種的不清淨,以使貪心永遠無從生起故叫解脫。 然而這些禪定亦是個方便假借之法,如《金剛經》云:「如來常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捨,何況非法。」所以因能掌握「背捨」的了義,即能解脫。 我們從真實生活中學經驗,當一位小朋友手中拿了一樣不恰當的東西,當父母的最好的方法是,拿一個小朋友最喜歡的東西,告訴他「來拿這個」,小朋友因喜歡的緣故,而放下手中原本那不恰當的東西。這就是《法華經》長者以屋外有三車勸諸子逃出三界火宅。諸子聞父所說珍玩之物,適其願故,心各勇銳互相推排,競共馳走爭出火宅。然出到屋外,並無羊鹿牛三車,但見一大車。 如何能真正的解脫,看到真實的生命實相,就容易背捨那虛假的短暫外相。然在尚未體會生命實相時,佛陀也教導行者「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因此日常生活中,常作如是的背捨,能離一切執著(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法相、果位等),是可以當成每日檢討的生命成長的地方。這就是解脫是道場。 方便是道場,教化眾生故;菩薩行者悅樂法故,常習各種法門先度己,熟悉多種法門後,對在煩惱痛苦中的眾生隨宜說法,眾生根器機緣各各不同,菩薩行者能察覺不同眾生不同的需要,而給於最適當的法門以啟發眾生的覺性。 菩薩行者這種對眾生的察覺,以及對眾生的循循善誘,常常在教導中,發現自己的不足(不足有二,一是個人生命特性與能力有所不足;二是,單獨一個, 就算是佛,亦是不足。所以佛有佛國,菩薩有淨土)。菩薩行者在教導中也常常從中看到眾生本具「覺」性、看到不需經過教導而本來生命美麗的展現,菩薩行者常從此中揀到寶。這個教導的過程看起來是菩薩行者教導眾生,實則是菩薩行者自己被成就。這個就是:方便是道場。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