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1/07 16:08:09瀏覽787|回應0|推薦0 | |
淺讀維摩詰所說經(69) 菩提無形相,但顯現在生活中(八) 如化是菩提,無取捨故;菩薩行者不離世間覺,知世間一切形色皆是緣具而起,念念變異,緣散而滅,聚散有如夢幻泡影,如露如電。 然菩薩行者不捨此緣起的形色,為何不捨?因為這些形色是生命鍛鍊的材料,生命的理念要透過形色來表演,行者慈悲關懷的理念可能透過財施,或者一個真心的擁抱來傳達。因此「不捨」。 菩薩行者亦不取這緣起的形色,為何不取?因為這些緣起的形色或人事物,皆是四大,四大分解,無塵可得,於中緣塵,各歸散滅。菩薩行者如此在世間無取無捨,但察覺這些形色變化的趨勢,以及自己在這變化的趨勢中,該如何演至「諸法如義」。這種能察覺聚散趨勢的變化,是覺的作用,假名如化是菩提。 無亂是菩提,常自靜故;《六祖壇經》惠能大師說無相頌「菩提本自性,起心即是妄,淨心在妄中,但正無三障。世人若修道,一切盡不妨,常自見己過, 與道即相當。」菩薩行者可能都有這樣的經驗,做錯的時候,不用別人說,自己是有感覺的,而且這個察覺不是因著正在靜坐而產生,也不是因著正在誦經而產生,這個察覺是全自動的,因為自性有如靜水,一粒石子投入靜水中,靜水自知,一改過,水自靜。因著自靜故而無亂,這是自性的本能,假名無亂是菩提。 . 善寂是菩提,性清淨故;《六祖壇經》惠能大師於大梵寺講堂,為眾開緣說摩訶般若波羅蜜法。大師告眾曰:「善知識,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正如釋迦牟尼所說:「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 . 然眾生為何陷於苦修,不能善寂?因大家不敢相信本性清靜故。當五祖忍和尚問惠能,汝是嶺南人,又是獦獠,若為堪作佛。能曰:人雖有南北,佛性本無南北。獦獠身與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別? . 有如此的惠能大師,因此八餘月能在東禪寺後院破柴踏碓而不動心,能善寂也。而五祖忍和尚一日見能曰:吾思汝之見可用,恐有惡人害汝,遂不與汝言。知之否。能曰。弟子亦知師意,不敢行至堂前,令人不覺。正是善寂是菩提的寫照。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