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淺讀維摩詰所說經(63) 菩提無形相,但顯現在生活中(二)
2008/12/23 16:11:13瀏覽770|回應0|推薦0

淺讀維摩詰所說經 (63) 菩提無形相,但顯現在生活中(二)

      不觀是菩提,離諸緣故; 觀者,觀察、注視也。菩薩行者在生活中或修行的方便法中,不被外緣所牽引而導致心動,是因為裡面的「菩提自性」能令自己「不觀」而離開外在諸緣。

        例如佛陀親敎四念處「觀身不淨」,然後卻又說「觀身如身」,但是卻都是半遮說法,佛陀說這些依地水火風空識而觀而起修的都是「強良禪」,又要弟子們莫習強良禪,要習真實禪,真實禪不觀這些地水火風空識。從強良禪的「觀」是個方便,如觀身不淨,身體的器官真不淨嗎?血液若不淨!以水取代如何?骨頭若不淨,以檀香木取代如何?

        當如是觀察之時,已不是將注意力放在地水火風空識的「生住異滅」上,而是透過「觀」發現了生命的法則,而知「身非不淨」,但身不是本來面目而已。因此能令行者不觀地水火風諸緣。這個「觀」而能「離」以至於「不觀」,這個是菩提。

又如《六祖壇經》【南頓北漸】惠能大師問神秀大師的弟子志誠:

師曰:汝師若為示眾。

對曰:常指誨大眾,住心觀靜,長坐不臥。

師曰:住心觀靜,是病非禪。長坐拘身,於理何益。聽吾偈曰:「生來坐不臥,死去臥不坐,一具臭骨頭,何為立功課。」

志誠再拜曰:弟子在秀大師處學道九年,不得契悟。今聞和尚一說,便契本心。

      不行是菩提,無憶念故; 眾生心行能普造諸世間,心的衝動有可能是某一外在或內在的緣起,引發某一記憶而受牽引,曰取、染。但就在那當下,卻能「心行處滅」。那能令行者「心行處滅」的是行者的菩提自性。

        惠能大師說:「 善知識,於諸境上心不染,曰無念。於自念上常離諸境,不於境上生心。迷人於境上有念,念上便起邪見,一切塵勞妄相想從此而生。 」但覺悟者能無憶念,能不受舊習性所綁,故能「不行」,而那個「不行」是菩提的作用。

附: 《中阿含》九八念處經

(一)觀【註1】身如身念處:

行住坐臥,眠寤語默皆正知之。

        生惡不善念,以善法念治斷滅止,猶木工師,彼持墨繩,用絣於木【註2】,則以利斧斫治【註3】令直。

        齒齒相著,舌逼上齶,以心治心,治斷滅止,猶二力捉一羸人,處處旋捉,自在打鍛。

        念入息即知念入息,念出息即知念出息。入息長即知入息長,出息長即知出息長,入息短即知入息短,出息短即知出息短。覺一切身息入,覺一切身息出。覺止身行息入,覺止口行息出。

        離生喜樂;定生喜樂;無喜生樂,漬身潤澤,無處不遍。於此身中,以清淨心無處不遍。

念光明想,善受善持憶所念,修光明心,心終不為闇之所覆。

       善受觀相,善憶所念;從頭至足,觀見種種不淨充滿:我此身中有髮、毛、爪、齒、膚、皮、肉、筋、骨、心、腎、肝、肺、大腸、小腸、脾、胃、糞、腦、及腦根、淚、汗、涕、唾、膿、血、肪、髓、涎、痰、小便,猶如器盛若干種子,有目之士,悉見分明,謂稻、粟種、蔓菁【註4】、芥子【註5】。觀身諸界:我此身中有地界、水界、火界、風界、空界、識界。

觀彼死屍,鳥啄狼食,火燒埋地,悉腐爛壞,骨銷在地,骨節解散,見已自比:今我身亦復如是,俱有此法,終不得離。

        如是,觀內身如身,觀外身如身。立念在身,有知有見,有明有達,是謂觀身如身。

【註1】觀:以正慧觀察事理的意思。﹁觀心﹂指觀察自己的心性。﹁觀行﹂1.先觀事理,然後起行。2.觀心的修行方法。﹁觀法﹂是觀念真理的方法。﹁觀空﹂謂觀察諸法體空的道理。

【註2】用絣於木:用繩墨測量木頭是否平直。絣,線繩,音併。

【註3】利斧斫治:以鋒利的刀斧砍去木頭不直的部分。斫,砍,音斫。

【註4】蔓菁:植物名,又稱蕪菁。

【註5】芥子:芥菜的種子,顆粒很小。

(二)觀覺(受)如覺(受)念處:

        覺樂覺時,便知覺樂覺、覺苦覺時,便知覺苦覺、覺不苦不樂覺時,便知不苦不樂覺。

        覺樂身、苦身、不苦不樂身。樂心、苦心、不苦不樂心。樂食、苦食、不苦不樂食;樂無食、苦無食、不苦不樂無食。樂欲、苦欲、不苦不樂欲;樂無欲覺、苦無欲覺、不苦不樂無欲覺時,便知覺不苦不樂無欲覺。

如是,觀內覺如覺,觀外覺如覺。立念在覺,有知有見,有明有達,是謂觀覺如覺。

(三)觀心如心念處:

        有欲心知有欲心如真,無欲心知無欲心如真;有恚、無恚;有癡、無癡;有穢汙、無穢汙;有合、有散;有下、有高;有小、有大;修、不修;定、不定;有不解脫心知不解脫心如真,有解脫心知解脫心如真。

如是,觀內心如心,觀外心如心。立念在心,有知有見,有明有達,是謂觀心如心。

(四)觀法如法念處:

        眼緣色生內結,內實有結知內有結如真,內實無結知內無結如真。

        若未生內結而生者知如真,若已生內結滅不復生者知如真,如是,耳、鼻、舌、身、意。是謂觀法如法,謂六內處。         內實有欲知內有欲如真,內實無欲知無欲如真,若未生欲而生者知如真,若已生欲滅不復生者知如真,如是,瞋恚、睡眠、掉悔、疑。是謂觀法如法,謂五蓋也。

         內實有念覺支知有念覺支如真,內實無念覺支知無念覺支如真,如是,擇法、精進、喜、息、定、捨。是謂觀法如法,謂七覺支。

        若有少少須臾頃,立心正住四念處者,彼朝行如是,暮必得昇進。彼暮行如是,朝必得昇進。《中阿含》九八念處經

▲top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otus4401&aid=249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