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淺讀維摩詰所說經(54)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即出家,是即具足。
2008/12/01 11:25:47瀏覽1396|回應1|推薦0

淺讀維摩詰所說經(54)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即出家,是即具足。 

於是維摩詰語諸長者子:『汝等於正法中,宜共出家,所以者何?佛世難值!』

諸長者子言:『居士!我聞佛言,父母不聽,不得出家。』

維摩詰言:『然,汝等便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即出家,是即具足。』

爾時,三十二長者子,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故我不任詣彼問疾。」

維摩詰大士所說與佛所說並不違背。《佛說出家功德經》這本經記載毘舍離國王子鞞羅羨那(秦言勇軍)離五欲樂而出家一日的故事。但重點不在外相上出家:不是華服換成三衣;也不是換個地方居住;也不是換個生活方式,從前工作、宴樂,如今誦經禮佛。這些都不是,佛所傳達的理念在於從五欲樂中覺悟 

透過第三師轉告「汝今善聽。卻後七日。汝當命終。汝若於此五欲樂中。不能覺悟。不出家者。命終或當墮地獄中。」王子鞞羅羨那聞此語已。甚大憂怖。愁憒不樂。受阿難教。我當出家。定且聽更六日受樂。第七日中。我辭家眷屬。定必出家。阿難可之。第七日畏生死故。求佛出家。佛即聽之。一日一夜。修持淨戒。即便命終。 

我們讀到這段,可以想像王子的憂愁,也可以知道在那剩餘六日的五欲樂中,王子是如何度過的,他是絕對的投入,深刻的「感受、領悟、覺醒」。因此王子第七日出家,一日一夜,修持淨戒,即便命終。而後轉生於諸天界,外相看起來一樣享樂,然為兜率天王子時,雖恣心受於五欲快樂,目視相欲,心自厭足。但常談法語解脫智慧。可見王子雖然處於欲樂的天界,然都繼續作一件事「在五欲樂中覺悟」。 

而此王子以一日一夜出家故。滿二十劫。不墮地獄饑鬼畜生。常生天人。受福自然。最後人中。生富樂家。財富珍寶具足。壯年已過。諸根熟時。畏惡生老病死患故。厭世出家。剃除鬚髮故。身披法服。勤修精進。持四威儀。常行正念。觀於五陰苦空無我。解法因緣。成辟支佛。名毘流帝。 

《佛說出家功德經》佛陀半遮說法,佛陀常提王子的一日一夜出家,卻留著前六日王子在五欲樂中的覺悟未說,還好佛也稍提王子在兜率天常談法語解脫智慧。然阿難續問,佛又以負面表列來指出出家為道的內容。不離以下:

1.      出家修持淨戒趣解脫處。

2.      出家故。常觀癡等十二因緣。應得解脫。

3.      出家應見五陰二十我見人趣正道。

4.      出家應見一切法聚善法住處。應觀諸佛清淨法身。

5.      出家應善觀察一切身心。皆苦無常、無我、不淨。

6.      見四道、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分、八正道、趣涅槃城。

7.      見空無相、無作、清淨善法、向涅槃城。 

維摩詰語諸長者子:『汝等於正法中,宜共出家,所以者何?佛世難值!』維摩詰大士雖告訴羅睺羅,出家者是無為法,無為法中無利無功德。然諸長者子卻逢佛在世,所以是難得的機會,理應抓住此覺悟的機會,所以勸請諸長者子一起出家。 

諸長者子的為難處。父母不聽,不得出家。」這是三世諸佛的共同見解,並一致所遵守的。難道如此就斷了出家覺悟的機會了嗎? 

諸長者子的轉彎處。維摩詰言:『然,汝等便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即出家,是即具足。』因為出家的重心不在外相的轉變,而在於心地上的「覺悟」。因此維摩詰大士說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即出家,是即具足。這句話對菩薩行者依然有效。如《六祖壇經》【釋淨土功德品】

.

    師言:善知識,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家能行,如東方人心善。在寺不修,如西方人心惡。但心清淨,即是自性西方。韋公又問,在家如何修行,願為教授。

.

    師言:吾與大眾作無相頌。但依此修常與吾同處無別。若不依此修,剃髮出家於道何益。

頌曰。

    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恩則親養父母,義則上下相憐。
    讓則尊卑和睦,忍則眾惡無喧。若能鑽木出火,淤泥定生紅蓮。

    苦口的是良藥,逆耳必是忠言。改過必生智慧,護短心內非賢

    日用常行饒益,成道非由施錢。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
    聽說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目前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otus4401&aid=2432317

 回應文章

企管武者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說的真好
2008/12/04 22:41

出家

出的是 我執所構成的家


文則明 武則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