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1/17 09:14:54瀏覽1277|回應0|推薦0 | |
金剛經讀經淺得(7)菩薩是一切眾生的標月指 所有一切眾生之類:佛之弟子中來自各種不同的宗教、階級,在當時印度的環境中,社會充斥著種姓階級觀念,而這種觀念潛藏在個人心中深處,因著習以為常而難以發現,這種不平等的差別心不合於宇宙的真理,所以佛用智慧委婉的講法來破除這種立於「外相」的不平等,以便帶眾弟子進入立於「實相」的平等中。佛陀更擴大了弟子們的見地,不只是有情眾生而已,而是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 入無餘涅槃:有二種涅槃,有餘涅槃,指阿羅漢猶有色身,如老子所云:人之大患在於有身,一個阿羅漢的典故:「修福不修慧,大象掛瓔絡,修慧不修福,羅漢托空缽」,所以從這裡知,有餘涅槃仍落在個「有相」的境界,而佛在這裡強調,所有一切眾生之類,我今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 無餘涅槃者,是生命真實面目。那「能」。「實相而無相」。所以引人從各種「方便法」進入「覺的實相」就是佛要我們作到的。 如果我們將人領進佛門,或各種宗教,卻只教人當個知解宗徒,那就是我們不盡職,實習成績不合格。但是在現實面,我們如何在有相世間度眾生至無餘涅槃?六祖惠能給我們一個提示:「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 猶如求兔角。」如果我們每天從世間的繽紛聚散(人事物就是生命學習的材料)當中,「能」起「察覺」的作用,選擇「應所作」,雖是在色身中卻是無餘涅槃,那麼我們就有可能作個真實的標月指。 實無眾生得滅度者:眾生本來面目是「覺」,而眾生是以此本來面目,取某些因緣聚散而落在有相。能滅苦而度之以證道者非眾生之外相,而是眾生之本來面目(覺)產生滅度之作用。 而此作用,眾生自性本自具足,非佛或菩薩給予眾生。是佛菩薩說法(意念的傳達),而眾生自悟,非佛菩薩代眾生悟。所以六祖才說:「迷時師度,悟時自度。」行菩薩道的我們,只是標月指而已,滅度者為眾生自己,故實無眾生是因我們而得滅度者,所以千萬不要有我度了誰等等這種觀念。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