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我看《直播臺灣》(六)----台中市
2009/05/01 17:53:30瀏覽658|回應3|推薦7

央視網站給出的城市描述是“ 臺中市是臺灣中部的經濟、交通、文化中心,也是臺灣第三大城市。清朝時一度是臺灣首府,被稱為“東大墩”,是臺灣中部的史文化名城,有“寧靜之都”雅稱。近年來,臺中市致力於打造文化之城的概念。這對大陸城市有著示範作用”

毋庸置疑,大陸人知道臺中,胡志強功不可沒,許多人應該是關心臺灣的政治,因而關心臺灣的選舉,從而認識了胡志強,大陸知道臺灣的城市最多的莫過於臺北和高雄。胡志強的曝光率很高,連帶造福臺中

百度百科裏介紹“四季如春的氣候,使臺中被認為是臺灣最適於居住的城市,那是不是和昆明很象,昆明便被譽為“春城”。四季如春,氣候宜人。又言道“夜市是臺中市小吃的大本營,許多著名美食小吃皆隱於此,中華、忠孝二大夜市即為代表,不知道在哪裏看到一句話,大概意思是“大陸越吃越大,臺灣越吃越小”,就是臺灣的小吃很美味,那就和成都相象了,成都小吃可是名滿中國。我就喜歡吃小吃,去各地就喜歡打聽有無獨特美味小吃呢。片中對臺中的獨特小吃未做深入,百度介紹較多,如蜜豆冰、臺中肉羹、高家意面,李海魯肉飯、麻葉羹無膻羊肉蚵仔煎、潤餅潭子臭豆腐正老牌面線糊、排骨大王、甘蔗牛奶大王三姐妹海鮮攤,看這些名字都要流口水了,

臺中象昆明又如成都,那真是人間天堂了,怪不得被譽為最宜居城市,那生活在臺中的人真是幸福。

說到“忠孝”夜市,又引起一個話題,對大陸人來說臺灣最有名的街道是什麼,無疑是“忠孝東路”了,因為童安格的歌“走在忠孝東路,閃躲在人群中 ......”,還有動力火車的歌《忠孝東路走九遍》。百度搜一下,有關“忠孝東路”的博文很多。

看到說有忠孝夜市,我還以為自己記憶錯誤,忠孝路在臺中,不在臺北。百度確認,原來忠孝路有很多,臺北、臺中、高雄、嘉義、新竹等都有,那“忠孝東路”應該只此一家,別無分號吧。臺灣使用最多的路名不知都有什麼,大陸各城市使用頻率最多應是五一路、解放路、中山路等,時代的烙印。

片中介紹《霧峰林家》,林家在大陸也是鼎鼎大名,因為央視播出的電視劇《滄海百年》,就是介紹林家世代愛國抵抗外侮的事跡。

采訪林家後代時,林先生說得話,讓我很感動,前輩祖母教訓的話:“我們兩個木,一個在福建,一個在臺灣。還有兩個木,一個是國,一個是家,沒有國哪有家..... ....外族入侵,一定沖第一個。”

不管什麼年代,愛國主義是我們光榮的傳統,尤其是當中華民族遭到帝國主義列強的瘋狂侵略,出現了亡國滅種的危機的近代無數的中華兒女發揚愛國主義精神,湧現了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l2316&aid=2905818

 回應文章

BigBigHead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我是台中人...
2009/05/11 01:31

我是台中人...

算是市郊,大雅,就挨著中市,我家離市界就一公里,離中市中心區開車就只有二十分鐘...現在大雅很發達,每次回老家都沒想要去中市.... 下次應該去回味一下夜市....


紫气东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散人兄的介绍可谓详细了。
2009/05/02 00:59

散人兄的介绍可谓详细了。其实两岸的命名路的思维都是一样的。呵呵。《直播台湾》断续的看了点,没有追。感觉那位男主持好像放的不开哦。女的主持是台湾的吗?感觉好一点。

《直播台湾》的时间太短,制作上走的是点水一样的报道,不觉得有深入台湾民间。

期待更好的节目。

别外,小弟五一填了首《贺新郎》词在部落格,可去批评下。

踏雪(ll2316) 於 2009-05-02 01:15 回覆:

《直播台湾》就是两个导游在向我们做观光推荐的导游手册,不是专题的风光片。期望别太高,定位就是如此。王世林不如他做新闻节目专业,偶而客串,还将就吧。德凯确实不错,气质很好。

还会填词,佩服佩服!


襄樊散人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台灣的路名
2009/05/01 20:16
每個像樣一點的地方都有(孫)中山路和(蔣)中正路。唯一的例外是台北市,有中山南路、北路,但是沒有中正路。幾十年前,台北有中正路,就是現在的八德路。那時候也有八德路,就是現在的四維路。中正路改八德路,八德路和新生南路口有一個空軍新生社,以前西餐不普遍的時候,那裡的炸明蝦套餐很好吃。原因大概是抗戰時期,中國空軍和美國的來往比較多。
老台北火車站前門朝南,門前廣場南沿的東西向道路是忠孝西路,忠孝西路向東走,過了中山南路就是忠孝東路。台北是凡事分成XX東路、XX西路的分界點是中山南路、中山北路、或者羅斯福路(沒錯,二戰時候的美國總統羅斯福)。羅斯福路主要是分界和平東路、和平西路。南路和北路的分界線則是忠孝東路、忠孝西路。
台北市(老市區)南北向的道路,單號門牌在東側;東西向的道路,單號門牌在北側。
在基隆河以南的台北市區有幾條東西向的寬大道路,從北到南依照三民主義和儒家的“八德”(忠、孝、仁、愛、信、義、和、平)來命名:最北是民族東路、西路;民權東路、西路;民生東路、西路(比東路窄);民生以南是南京東路、西路;市民大道(鐵路地下化後改的);再南是忠孝東路、西路;仁愛路(最有林蔭大道的派頭,其東端有市議會和國父紀念館);信義路;和平東路、西路。
在大致南北走向的基隆路(此路和信義路的交口以東不遠就是101)以西的市區,南北向主要道路依次是光復南路、北路;敦化南路、北路;復興南路、北路;建國南路、北路;新生南路,但是此路過了市民大道的北方延伸線卻是松江路;中山南路、北路;重慶南路、北路;中華路;西寧南路、北路;最西是淡水河堤防內的道路。羅斯福路是中正紀念堂以南開頭的西北-東南走向道路。
其他城鎮如果有火車站,通常在車站前門附近可以找到中山路。
高雄的路名比較特別的是從北到南:(萬眾)一心、二聖(文是孔子、武是山西大漢關雲長)、三多(福、壽、難子)、四維(禮、義、廉、恥)、五福、六合、(竹林)七賢、八德、九如、十全(十美)。其他典故可以在網上找到。
“四維”也是很多較大的城市都有的,有的是四維路,有的是四維街。
台灣的命名原則是路比街寬。
踏雪(ll2316) 於 2009-05-01 22:10 回覆:

两岸可能使用最多的相同路名,就是中山路和中华路了吧,孙中山先生是两岸都没有争议的人物。两岸同属中华民族,这个以前应是没有歧义,现在可能有一点,应不至于影响到修改路名吧!

我们这里,东西向称之为“路”,南北向称之为“街”。没有宽窄之分。

高雄的路名确实特别。大陆使用频次较高的还有人民路、文明路、青年路、新建路,胜利路、东风路等,充满了社会主义特色的路名很多。

真想建议改一些具有各地地方特色的路名,一看就知道去到什么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