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企鵝大夫的醫者行腳---中醫「吃土」的歷史 林鴻基醫師/新北市板橋區 鴻林中醫診所院長
2011/06/07 08:05:32瀏覽375|回應0|推薦0

 

企鵝大夫的醫者行腳---中醫「吃土」的歷史-

 

林鴻基醫師/新北市板橋區  鴻林中醫診所院長

 

中醫「吃土」的歷史---「灶心土」又叫「伏龍肝」

 

中藥常取自天然材料入藥,是否為了轉換不悅的印象,常給予一些美麗的名稱,一望之下,有時會令人會心一笑。像癮君子抽的香煙,中藥叫「相思草」,當用蝙蝠的乾燥糞便入藥的時候,叫「夜明砂」。至於從燒柴草的灶中心取出的焦黃土,這種灶心土,叫「伏龍肝」,它的主要成分含矽酸、氧化鉛、氧化鐵,此外尚含有氧化鈉、氧化鉀、氧化鎂等,功效是「收斂止血,溫中止嘔」,用於脾胃虛寒的嘔吐及妊娠嘔吐,對出血症屬於虛寒症為宜,常配合地黃、阿膠、附子等藥同用,

 

古醫書「金匱要略」中的「黃土湯」,成分便是「灶心土、干地黃、白朮、阿膠、黃芩、熟附子、甘草。」可治大便下血等症。

 

另外,在治療嚴重而不易控制的腹瀉,針對腸子過度滑動,也會使用礦石類藥物,一方面希望能鎮靜中樞神經,另一方面讓消化道的粘膜收斂起來,水瀉自然止了。最常使用的方為「赤石脂禹餘糧湯」;唯因是礦石,有結石之虞,使用的機會較少。 

 

還有,臨床上,常用來治療腸胃疾病的「旋覆代赭石湯」,代赭石看來就像紅磚粉,「傷寒論」中是這麼記載的:「傷寒發汗,若吐若下,解後,心下痞鞕,噫氣不除者,旋覆代赭石湯主之。」,所以常用來治療胃脹、打嗝、噯氣。

 

中醫中藥用「土」來治病已經千餘年,十分有趣。

 

 

 (本文作者兼具中、西醫師資格) 

 

醫師的部落格   http://blog.udn.com/linhc492

 

林醫師的臉書FaceBook:請搜尋 「林鴻基醫師」

 

院址:新北市板橋區成都街37  電話:02-89539118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nhc492&aid=5296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