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10/09 21:58:45瀏覽5627|回應1|推薦2 | |
宜蘭鄉下的老中醫 林鴻基/北縣鴻林中醫診所院長 「林醫師,我剛從廣州回來」,我望見老師診療桌上「廣州中醫藥大學客座教授」的聘書,心想年齡近七十的恩師實在體力驚人,也回想起不久之前在仲景文教基金會才親炙中國傷寒論大家「郝萬山」教授的演講,兩岸高人來來去去,不涉政治,真好。後輩們學習中醫學的環境如此幸福,我突然憶及我的祖父來了。 在宜蘭縣的小鎮「頭城」,現為搶孤重鎮及雪山隧道的起點,人口不多,當時,祖父是鎮上唯一的中醫師,門診病患數目驚人,因而創造了龐大的家業,在少有零食可吃的年代,只知道每天早上十點左右,便會有挑著粉圓的小販,到祖父的「金在藥房」的「亭仔腳」停駐,正在遊玩的各房小孩,便有熱騰騰透明圓澄的粉圓可食。祖父另有一個恩典,就是每個孫子每日可從櫃檯領兩毛錢,兩個孫子同時領的話,輪值的伯母便會恩賜多給一毛錢、因此每天我都夥同弟弟兩人去領。
數十年過去,祖父的聲音我已然遺忘,面容倒是清晰可辨,對他的印象,診療桌上把脈用的軟枕頭,開處方時奮筆疾書的所用的紙筆硯墨,以及裁剪藥材時,可怕的大鍘刀。在各房中,父親是小學教師,學歷最高,我是長子、功課也不差。據父母言,祖父便有所期待,看診的空檔,有時祖父便會拉著我稚嫩的小手,點頭微笑。 當時祖父的進修管道,極為有趣,中醫講求秘方,表姊為他抄寫過無數的方藥,這些寶貝,都是他借與人金錢、喝酒劃拳、甚至到聲色場所讓藥販高興所求來的。對照今日的時空,資訊透明,古籍電子書唾手可得,與舊時相較,不可同日而語。當我撫摸著祖父花重金請人用毛筆手抄的醫療古籍,朱紅色的眉批顯示祖父的認真治學,書體的一部份已為蟲蛀不見,撫今追昔,不勝感慨。 及長,在父母的期待中,我作了西醫,行醫數十年後,發現西醫學有很多缺失可以用中醫藥來補足,我便迷戀起中醫來了。中醫處理疾病,就像大禹治水,用疏導的方法,而西醫所用的就像禹的父親「鯀」用阻擋的辦法,即如多汗症的治療便是。 時隔多年,在記憶快所不及的年代,宜蘭鄉下的老中醫,握住他四兒子長子肥嫩柔軟的小手時,他絕對想不到,他的體溫就印記在我的記憶裡,遙遙數十年之後發酵,當我決定由西醫轉任中醫時,我便點一柱香告訴他,香煙繚繞中,他在相片中盈盈地對我笑將起來。 (本文作者兼具中、西醫師資格) |
|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