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3/26 17:55:49瀏覽4991|回應0|推薦1 | |
過敏性鼻炎治療篇—中醫「歸經」的概念 (林鴻基醫師)
在治療過敏性鼻炎的時候,病人常有「頭痛」或是「眼睛癢」的症狀,治療時所使用藥物,便充滿了「歸經」的觀念,想來十分有趣。
由中醫師的角度來看西藥,覺得西藥太簡單了,甚至簡單到有點粗糙,就像頭痛,很多人習慣吃「普拿疼」,沒效呢,就服用「普拿疼加強錠」,再沒效,就加重劑量。按照中醫學的理論,不同的經絡就有不同的用藥,前額的頭痛就是「陽明頭痛」,使用陽明經的藥物「白芷」,頭部兩側耳上太陽穴附近的頭痛,叫「少陽頭痛」,頭頂的頭痛叫「顛頂頭痛」,使用的藥物都不同,常用藥有川芎、荊芥、藁本等。
當然西醫師也可能會振振有辭,言及中醫的理論常常天馬行空,懷疑經絡到底存不存在,這些「陰陽、表裡、寒熱、虛實」會不會只是類似冥想或臆測?其實中醫的一些理論,早已深入民俗的觀念,小時候母親常說,吃九孔可以「顧目睛」,就像決明子、菊花可以保養眼睛一樣,中醫學「五臟」的說法,肝、心、脾、肺、腎中,眼睛是屬於肝系統的,所謂「肝開竅於目」,因此,眼部的不適,經由肝系統的理論,都輕易的得到緩解。
過敏性鼻炎的眼睛癢,西醫叫「過敏性結膜炎」,使用的眼藥水難免有類固醇,其實使用入肝經的中藥,如木賊、蟬蛻、菊花、穀精草、密蒙花、青葙子等,效果明顯,中醫的古書形容為「如鼓應桴」,也就是棒槌敲下去,大鼓馬上咚咚作響。
我們常在電視上看到前副總統呂秀蓮,大概有乾眼症,因為眼睛癢痛畏光流淚,常戴著深色的墨鏡示人,針對乾眼症,西醫學的治療方式,主要是人工淚液、消炎藥、類固醇,會不會好呢?醫師和病人都心知肚明吧。
中醫使用養肝滋肝的藥,如加味逍遙散,杞菊地黃丸,不必局部使用眼藥水,效果也是「如鼓應桴」。中醫的經絡、歸經也許有點自圓其說,經絡到底是否百分百的存在?有人用柯里安相機拍到人的經絡圖、動物的經絡圖、甚至植物的經絡圖。自己已達「知天命」的年齡,莽莽撞撞由西醫界闖入中醫界,深覺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有些是不合時宜,有些則是寶藏,仔細研讀,令人眼界大開。
這幾年,西醫學在腫瘤的治療上,也有「標靶治療」 的說法,也就是希望治療癌症的藥,只作用到癌症腫塊,而不要傷害到正常的組織,這種特定的組織對特定的藥物有特殊的親和性,其實也就是中醫學中「歸經」、「入經」的觀念,在全世界中醫西醫走向整合之際,我們看到西方先進國家也在利用水蛭來治療血液凝固的疾病,只有臺灣,中西醫仍然涇渭分明,這也是另一種形式的「族群對立」,其實,不管中醫或西醫,只要把病治療好就是好的醫學,大家都會同意這點吧。
「不是中醫不行,是中醫師不行。」有位中醫界的大老作如是說。
他語重心長的話,無非是要後輩小子勤讀醫書,戮力治病救人。目前醫學的主流是西醫,只要中醫師們好好努力,不要為了健保給付,爭相作傷科,把自已貶為按摩院的老闆。傷科當然也很重要,只是目前社會的觀瞻,都會認為大部份的中醫診所都在作推拿按摩,浪費了了老祖宗的珍貴寶藏。
我深信,時間會還中醫一個公道的。
|
|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