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LOOK! 我的社會觀察札記》重估社會價值:蒼老的是人,還是社會?——重塑社會的生命力
2013/08/07 18:03:52瀏覽819|回應0|推薦20

羅馬雄辯家,也是著名哲人西賽羅(Marcus Tullius Cicero)在著作《論老年》中,認為人們畏懼年老的原因基本有四:

 

第一、老人無法再像年輕時在工作上達到同樣的活躍表現

第二、年老使身體衰弱、不良於行

第三、年老使感官上的快樂被剝奪殆盡

第四、年老的下一步就是死亡

 

對這四點,當時年逾花甲之年的西賽羅,就自己提出的這四點,分別加以駁斥。對於第一點,他提出這是年輕人對老年人的誤解,因為老年人和年輕人本應負擔不同的工作,老年人有經驗與智慧,就像一艘船的船長也許力氣比不上水手,但這無損船長的價值。

第二點,西賽羅認為老年在身體方面的衰老本就無法避免,但可以依靠對心智與肉體的鍛鍊,保持良好的狀態。當有人拿喜劇中老糊塗的角色嘲諷老年人輕信、健忘、邋遢、馬虎。但這諸如此類的缺失,與人年老與否無關,而是跟個人修養有關,輕信、健忘、邋遢、馬虎出現在欠缺德性修為的年輕人身上顯得更多。

對於第三點,和孔子《論語》中談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論語·季氏第十六》)這和西賽羅的看法相似,不同年紀有不同的道德考驗,而感官上的鈍化,卻也使老人家更能避免受到感官悅樂的干擾。更有時間去追求人的內在價值,追求靈魂的安定。

至於死亡,如西賽羅所言,那是無論老人或年輕人都要面對的人生結局。想想我們身邊的例子,死神可有執拗的以年齡來挑選想要帶走的靈魂?更何況少年早逝往往因為外力,而老死卻是自然的規律。此外,何謂「年老」?西賽羅認為一個人活得長或短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個人能否在有生之年開創出存在的價值。活得庸庸碌碌,不分年輕或老年都虛擲了生命的意義。



透過西賽羅對老年的辯證,我們回頭看看我們現今的社會,當少子化的情況成為人口勢不可擋的現況,從好的方面看,義務教育平均每班師生比接近幾年前某些教育學者認為最佳的1:25,但令人憂心的卻是年輕人所要負荷國人老年生活的重擔,當就業市場蕭條,經濟不景氣,年輕人肩上的擔子更重了。

然而,正如西賽羅所言,每個人都會老,老年與年少並非某些人的專屬物。當在路上看見某些年輕人計較老年人走得慢,試問等這些年輕人到了老年,他們會健步如飛?

當我們在看一個社會逐漸失去活力,其原因和老年人比例日增有關?透過西賽羅的解釋,有關,也無關。

有關的是老年比例增加,確實會對社會造成實質上的影響,譬如關於老年的生活用品相關產業需求量增加,而終生學習此一觀念的推展,也和跨領域的醫學發展進步,致使老年人口如何與現在社會接軌,以及活得更有品質等現代概念彼此互為因果。

就像德性無關乎年紀,當新生代的國民將某些社會弊病推給老一輩的國民,這個想法並不能完全經得起考驗。因為年輕人能夠做到老年人無法做到的一些壯行,像是無畏風雨走上街頭,也有更多時間可以投注在積極的事務上,最近年輕人走上街頭,參與社會公眾事務,正是年輕人發揮力量的表現。然而,部份值得推崇,來自長者的智慧,同樣需要受到尊重與學習。當網路上掀起學潮與反動,如何正確的吸取過往教訓,避免因經驗與見識不足而做出愚昧的舉動,或是因為血氣方剛而被少數人煽動,這都是年輕人行事之餘當三思的考量。

 

我們得正視,「是組成社會的人使社會蒼老,這裡的『人』不分性別、年齡、族群,指的是社會的整體成員;反之,能夠使社會年輕有活力的人,同樣不分性別、年齡、族群,社會呈現的老或少只有做與不做的差別。」

 

就像當某些年輕人對執政當局部份官員、民意代表與社會士紳提出質疑,別忘了我們還有值得尊敬的公務員,像是央行總裁彭淮南等,還有經驗、能力與德性兼備的社會菁英,如令人不捨的林杰樑醫師等。

不老騎士並不是因為他們老了而值得我們感佩,而是因為他們無論年紀依舊勇於實踐自己的勇氣。

年輕不代表活力,當一段時間年輕人僅僅將力量耗費於網路上的句讀之爭,雖少猶老。

我們若希望社會真正重新恢復活力,要啟動的不只是年輕人的行動,還需要老年人以他們的經驗與智慧共同挺身而出。正是面對當前灰暗的時局,更能顯現一個社會中年輕靈魂所能發揮的熱力。結合老者與少年人的優點,互補其不足,一個國家社會成員共同身處與面對的未來,才能因為你我互敬互重,傳承經得起考驗的智慧薪火,迸發出真正屬於青春的生命力。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nengreen&aid=8103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