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LOOK! 我的社會觀察札記》網際網路連結不了的,是友誼(上)
2013/08/21 21:18:22瀏覽1092|回應0|推薦23

「如果學校老師沒有教導現實世界的樣貌,是老師的錯嗎?」
    我不這麼認為,因為現實世界太複雜,學院裡頭的老師不見得懂。而且很多時候,當經驗豐富的老者熱誠的提供他們的經驗談,對社會抱持幻想多過現實的部份年輕人左耳進、右耳出,說了也是白說。
    然而,「如果現實世界對你多次顯露其真面目,而你卻還是視若罔聞,出了任何問題,你必須先檢討自己。」
    時間對人是公平的,每個人一天都是二十四小時,太陽不會為了特定的人從西邊升起。慘痛的教訓對人也是公平的,但有人從中體悟生存的現實,有人則一再犯錯。就像那些虛度光陰,屢屢說要奮起,卻一次又一次將時間消耗在應當做的事務之外的那些人。某些人似乎永遠無法吸取教訓,好聽是天真,難聽是愚蠢。


    今天我們要談的,就是現實社會中一個普遍存在,但經常被忽略的場域,「網路交友」。
    網際網路早已存在於我們生活的每個部分,尤其當智慧型手機大行其道,人們幾乎可以二十四小時和網路綁在一起。現代人就像是一個同時生活在兩個次元的超人,一位學生可以同時在教室聽講,同時上PTT追蹤MLB現場實況;一位上班族可以同時在杜拜出差,同時關心台灣的網路新聞;一位旅客可以身在寒冷的大興安嶺,同時透過SKYPE和墾丁做日光浴的朋友視訊通話。
   

    網路使得兩個遙遠的世界,不再遙遠。

    可是就某個層面而言,一切只是假象,因為有些抽象的價值無法完全透過網路傳遞。進而,我們追問:「網路是否能夠建立友誼,乃至於傳遞友誼?」
    

    德國哲學家維根斯坦說:「哲學的問題全是語言的問題。」
    網路是中性的,是一種被人發明出來的工具。每個人都能使用網路,但不同的人隨著使用方式不同,會造成不同的結果。
    很多時候,網路之所以難以成為友誼連結的工具,在於人們對友誼認識不清。以Facebook(臉書)為例,臉書有個功能叫做「新增好友」,因為「好友」這兩個字,臉書上互相加了好友的彼此,好似關係就真的成了「好友」。請仔細想想,「好友」的意義這麼膚淺?只要兩人加了對方的臉書就算得上?
   

    羅馬雄辯家西賽羅在《論友誼》中舉出真正的友誼有幾點特徵:
    § 友誼的第一條規律:只要求朋友做光明正大的事情,也只為朋友做光明正大的事情。
    真正的朋友不會要你做些偷雞摸狗,不名譽的事情,同時自己也以身作則。我們看一些網路男蟲透過利益騙取女性的金錢或肉體,從他們在關係中加以遠離道德的目的與行為,我們就該小心,瞭解這些人對自己投注的並非真正的友誼。

    § 只有好人——或稱為智者的人才能保持友誼中的兩條規律:第一、沒有矯飾與偽善;公開的憤恨比掩蓋真情或偽裝笑臉更像一位誠實的君子;第二、在朋友受到無辜的攻訐時,不僅加以拒斥,而且不懷疑也永不相信朋友會做這樣的事。


    網路多次被理盲與濫情的網民當成洩忿的工具,把在現實社會受到的壓抑與挫折,以及缺乏道德勇氣的懦弱,透過網路一股腦兒,以無理的方式宣洩。一些犯了一點小錯,明明和其他人一樣有點道德瑕疵的事情都會被放大處理,甚至受到網路霸凌。
    儘管現在法令規章較為明確,網路上不真的留言有觸犯加重誹謗的罪嫌,但我們當認清網路上某些善於捕風捉影,樂當八卦電台的那些人,那些人也許經常光臨你的網站或臉書,但他們不是你的朋友,而是隨時可能讓你莫名變成八卦的中心,千夫所指的受害者。現實社會中有這樣的人,而網路則讓他們變本加厲。
    每個人都有好奇心,但真正的朋友可以跟你討論,為你保守秘密。因此網路交友首要就是先認清對方是不是真正的「好友」,否則挑選錯誤的人為傾吐對象,傷害的是自己。
    真正的好友會對你真誠以待,並因為彼此真誠而達到將近完滿的瞭解,在足夠的瞭解之上,才有絕對的信任,在你或對方蒙受不白之冤時,還能互相情誼相挺,無怨無悔的摯友。


§ 每週三,一起探問人生的對與錯。

( 時事評論社會萬象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nengreen&aid=8204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