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LOOK! 我的社會觀察札記》當我們站在一起
2013/11/13 15:46:50瀏覽2278|回應0|推薦13

當我們站在一起,「誰」能真正陪我們走到最後,使我們不會厭憎自己?使我們活得坦蕩?使我們說得安穩?

 

每年十一月十一日——數字 “1111”——在台灣因為廣告的關係,使人聯想到人力銀行。在中國,十一月十一號是近幾年炒出來的新節日,叫「光棍節」。對於這個似乎特別為單身貴族設定的節日,實際上明擺著的是龐大的商機。每到這一天,中國幾大網路購物平台都會打出超低折扣,半價,甚至現實下殺一折之類的流血促銷。去年締造將近兩百億的人民幣的營業額,今年則果不其然的又刷新了紀錄。

對一些第一次聽聞這個節日和商業利益的台灣朋友,似乎對未能分一杯羹,流口水之餘,還多了些不平。

在輝煌的紀錄背後,我們該如何看待這一天的現象?若是抱著欽羨大陸龐大的市場,想著的是怎麼從龐大商機中分一杯羹,這樣的觀念早已不是什麼新聞,但面對兩岸的商業協議,台灣方又是否能夠懷著百分之百的安全感接受,而不對中國龐大市場背後的擁有龐大資金與行動力的大陸國企、民企可能對台灣本土產業勞資方帶來的衝擊?

從教育的角度看,台灣人是否做好準備,面對中國市場明擺著的功利色彩?

在中國,聽聞幾位教授和學生向我表示台灣學生普遍來說,國學底子好。這肇因於中國幾次重大政治社會動盪,使得教育發展硬生生被打斷、重建。按中國教育史家杜成憲的研究,光看五零年代種種思想改造運動:三反、五反,跟著募集高校、小校教師上山下鄉,展開批判資產階級的唯物主義思潮,五零年代末的三面紅旗建設(總路線、大躍進、人民公社)。以及五零年代之後數十年對中國傳統思想的批判,確實台灣在沒有遭遇這些運動的情況下,將國學知識與風氣保留於文化與教育當中。

然而,改革開放後的中國,資本主義與資本主義下的民主主義所帶來的是什麼?過去每個人「窮」開心的均等社會被打破了,人人有機會的社會所隱含的,卻是缺乏一個穩固且真正重視道德底蘊,缺乏社會福利與法治保護,將弱肉強食演繹到極致的羅馬競技場。

以我個人在中國的經驗,中國是一個人治社會,事情明擺著有個規則,但實際上什麼都可以談,好的方面看,這意味著夠多爭取自我主張的彈性;從不好的方面看,人家可以把規則晾在那裡不理會你合理的訴求。

我記得我剛到上海,想要買一輛自行車代步,當地朋友告訴我要謹慎考慮,因為上海自行車很容易丟。我想知道容易丟到什麼地步,於是做了一些調查,問問住處的管理員、問問學校裡頭的學生和警衛,又問了自行車店老闆,更隨機問了主要生活圈周遭的居民。得到的答案是白天停在學校內大抵是安全的,但停在外頭很難說。調查後,我只希望我的自行車在我於校內和住家往返間別掉就好,於是我去了我上課大樓的警衛室,問問警衛要怎麼樣才能讓車子在校內被偷的風險降到最低,他的答案是:「如果你對我不錯,我們熟,我自然就會多幫你照看一下。」其他類似的事情很多,放在生意上,就是事情你得去談,談條件、談交情,但就算簽了合同,也不見得就有個準兒。

這時,踏進中國懷抱掏金夢的人,以及即使不想踏進中國,卻已無法和中國產業切割的台灣民眾,又該如何自處?

 

我想起《論語》中一個篇章:「衣敝縕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者,其由也與。」

這段話放在現今這個重視表面勝於實質的社會面,可以說極為諷刺。用最白話的文字來說明,就是子路儘管自己穿得不是什麼名牌,但站在那些一身Bottega Veneta的人身邊,絲毫不覺得自慚形穢。然而現實中,我們卻發現有些年輕人花了將近一個月的薪水買台IPHONE,甚至一些經濟尚未獨立的學生跟風LV,就只是為了讓自己看起來體面,而這背後訴說的,是一個和子路能從自身看見存在價值相反,將自身價值以身外之物、他人眼光為憑判自身,毫無安全感與自信心的人。

這引出了我對現今與未來情況的憂心,因為當功利的金錢觀與外在價值成了我們評判自身的標準,當中國,或者未來有天有個新興土豪大國想染指台灣市場,甚至文化圈,試問台灣人難道要因為他們捧著白花花的銀子,進而自慚形穢嗎?

部份中國學者對當前功利的社會憂心忡忡,我們難道不應該以台灣曾經在「台灣錢淹腳目」年代,教育文化尚未追上經濟實力那段歲月公民與道德觀念的粗糙,作為自身看待自身與兩岸交流的借鑒嗎?

當台灣與中國站在一起,我們是否能夠驕傲的以公民素質與道德作為中國比肩的,乃至學習的對象?還是我們放棄身為人最重要的素質,為了金錢卑躬屈膝,甚至徬徨不安?

比創意、比能力,台灣人實則在中國發展已無這方面太大的優勢,中國現在每年數以萬計來自世界各地,以及中國國內的留學生回國發展,在上海這樣的大城市為自己,也為大中國帶來一流的技術血液。讀個台灣二線大學,在台灣都混不太下去,來競爭更激烈的上海,你以為能混得多好。

然而,台灣人還能有一席之地,很重要的一點就在於台灣人內在,從小培養的道德意識,「值得信賴」成了當前台灣人還能生存的一個重要價值。這也是某些台灣人認為自己比目前中國公民普遍優秀之處,可是這一點正在消失。層出不窮的黑心食品透露著部份台灣商人的專業倫理,和我們自以為高人一等的中國傷人相比實則五十步笑百步,爛在一塊兒。俗云:「商人無祖國。」但以爛在一起的方式象徵「回歸」,只會成就又一個國際笑話。

若有一天台灣和中國站在一起,經濟實力比不過人家,就連內心都少了子路面對達官貴人的坦蕩,這意味台灣失去自身長年積累的傳統價值,幾十年來以道德為本的儒學教育都成了過往雲煙,淹沒於對物質主義的盲目追求與服從。

 

當我們站在一起,能陪我們走完一生而使我們心安的事物,不在皮夾中,而是在我們胸口,使社會良序、公民共同扶持的道德意識。


專欄連結

作者粉絲頁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nengreen&aid=9453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