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我們能學到什麼? 從學生參與「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社會活動談教育意義與理想(上)
2014/03/21 13:56:17瀏覽4661|回應2|推薦3

我們能學到什麼?從學生參與「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社會活動談教育意義與理想(上)


近日,台北並不平靜,並未因為即將到來的春天而為社會捎來祥和的氣氛。學生們與支持活動的民眾在立法院內外已經超過48小時,各方專家學者與市井小民紛紛表達自己的意見與看法,無論贊成與反對,一場自洪仲丘白衫軍之後,年輕人再次走上街頭,以實際行動表達自己對法案與執政者的否定意見。在其他媒體平台與網路上,支持者佔據另外一座山頭隔空開火。支持與反對之外,還有一方勢力,他們的態度既不支持也不反對,只是一味訴求和平,譴責暴力。

學生能夠透過自身的行動改變法案嗎?在洪仲丘事件中,學生們確實改變了長久以來的軍法體系。這一次呢?沒有人知道,也沒有人敢保證。就像支持與反對兩方的聲音,都有理性的訴求和論據做為群體發聲的基點。更何況,這次的事件不同洪仲丘案,牽涉到敏感的政治與外交問題。

儘管如此,行動的價值不會因為事情尚未告一段落就失去其意義,特別是教育方面的意義。

英國哲學家懷德海(A. N. Whitehead, 1861-1947)在《教育的目的》(The Aims of Education)中寫道:「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使人具有活躍的智慧。」

所謂智慧,懷德海指的不是一個人智商極高,或是極為擅長某項技能。靠教育達到的理想受教者,是一位有智慧的人。且獲得智慧唯獨兩條路:一是在知識面前享有完全的自由,二是經過能有條理獲取事實經驗的訓練。

這個想法類似孔子於《論語為政第二》所說的「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都強調智慧不能只依靠內省思維,或者外在經驗,而是強調思維要以外在經驗為材料;經驗也需要透過思維活動澄清其本質。

面對一個國家社會的重大議題,公民應該關心,但空有關心的態度還不夠,行動不能離開理解。

 

 

§ 立法院內外,我該站在哪裡?

我想起古希哲學家畢達哥拉斯(Pythagoras)曾以奧林匹克賽場論述哲學家,他認為哲學家不是賽場上的選手,而是一位單純看比賽的旁觀者。以此表達哲學探求不是為了功利的目的,僅只是出於對智慧的愛慕,與對真理的追求。

面對服貿爭議,有些人不分青紅皂白便積極活動,有些則偽裝成哲學家,表面上是一位旁觀者,實際上沒人知道他們內心有什麼想法,他們總是表現出一種超然的立場,好像是台灣島上最與世無爭的分子。他們偶爾面露憂心,好似比任何人都在一個更高的層次上看整個事件發展。實際上,他們內心根本沒有真正的判斷,他們搖擺著,並不關心社會,他們只關心自己。和那些有想法,但希望在多了解資料與情況下,再做出正確判斷的沉思者,宛如東施和西施。

就懷德海看來,兩種極端皆是教育問題,懷德海於《教育的目的》中強調智慧是掌握知識的方法,能將知識與生活彼此運用自如。智慧不是用於出世,而是入世,人是社會人,人透過教育是使人能夠在社會中發揮價值,促進社會的整體進步。懷德海所謂「教育使個體的最大價值得到最完美的體現」個體有自己的思想,並且懂得運用選擇,有表達意見與看法的自由,而體現自身思想的活動以社會為場域。要知道《教育的目的》成書背景,正是懷德海認為當時西方教育諸多弊病,當教育在以外部考試為學習價值下,使受教者的思想變得越來越狹隘,反應在行動上讓社會僵化而無活力,人們變得不會思考了!

故談到大學教育,懷德海認為大學傳授知識,應以「想像力」的方式傳授,而想像力不能脫離事實,而是以具有「創造力」的方式闡明事實。

不僅僅只是服貿引發的社會活動,任何社會活動都是教育可以應用的活教材。當我們教導什麼是歷史,沒有比見證歷史更好的方式。

按懷德海對教育的看法,教師大可利用社會活動做為活教材,鼓勵學生自我思考,發展主體性,使學生未來能夠主動、積極且有智慧的參與社會大小事。ECFA到服貿,從2009年提出與運作迄今,官方網站上就有許多資料,也確實有許多公聽會可以參加。這讓我想起十二年國教,政策白皮書等資料,有多少人在沒有讀過的情況下就妄加各種意見。

偽哲學家們無法在社會中體現自我,儘管一心想扮演遁世的隱士,但他們不是隱士,《論語》和《老子》等經典中提到的隱士,每個都有自己的信念,是為信念而隱,不是假中立、假超然。

翻開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出版的教育專著《學會生存》(Learning to Be. The World of Education Today and Tomorrow)中,主席Edgar Faure寫給處長René Maheu的信陳述教育發展應當屏除那些出於膽怯的折衷half measures)。沒有想法的折衷,等於不作為,等於浪費時間,毫無效果。

 

 

§ 通過社會活動,當下與往昔進行得以進行對未來的辯證

除了偽哲學家,還有偽道德家。

偽道德家們拿出各種倫理教條來說明學生們的行為,他們信奉這些倫理教條,卻不知倫理從來不是教條,而是得透過思辨與現實處境制宜的行動表現。他們的質疑大致有三項:

一、不受教。參與社會活動本身根本無關乎教育,甚至可以說是浪費在學時間的行為。

二、不孝順。學生拿了父母繳錢的學費不上課,不但失了學生的本分,連為人子女的本分都沒盡到。

三、不愛國。抗爭阻礙台灣走向國際化、與國際競爭並謀求自我發展的生存空間。

 

§ 兩代的作為與不作為都在為台灣教育的不足還債

儘管學校做為一個淨化的場所,但學校終究不能與教育脫節,學生也不是活在學校,與社會隔絕的溫室蔬菜。不只懷德海,美國教育家杜威(J. Dewey, 1859-1952)對教育都重視教育培養人自主生活能力,批判填鴨式的講授教學,但教學場域社會場域不可二分,杜威認為教育不能脫離社會,而且應當積極的參與社會,這是一種民主的體現,也是民主教育的體現。懷德海則認為大學是一個使人、社會與知識得以發生關係的場域,現實並不是一個邪惡的王國,透過教育,使每個人都能在現實中安放自身,這是教育的重責大任,怎會與教育無關。

至於對部份學生在上課時間進行抗爭,繳錢不上課的批評,著實反應華人社會的一條古老的教育觀。「教育是為了出人頭地」,功利目的一直都不隱晦的表現在台灣社會與學校內,所造成的學生壓力促使台灣不斷進行大大小小的教育改革。然而,當教育的目的與為謀生的職業訓練捆綁在一起,就像討論服貿簽訂與否的觀點只從經濟與商業的角度著眼,教育與服貿的意義都被過度簡化。

教育從來都不只限定於學校內的,系統化的才叫教育。但教育對部份華人來說是一種投資,投資在子女身上,但因為金主是家長,故家長擁有對孩子在教育方面的主導權。

不可否認,年輕人想要自主獨立,如果經濟無法獨立,很難真正達成獨立。諷刺的是,這也是台灣當前無法擺脫中國,服貿議題上正反雙方無法忽視的現實問題,即現階段台灣在經濟上不可能脫離中國。

隨著忽視統計資料(出生人口與就學人數),大學供過於求的問題浮現,毋寧說直指的是華人對教育的功利態度,以至於大學學歷被過度炒作,進而泡沫化。近年隨著泡沫的破滅,開始有更多人願意投身技術性的學習環境,逐漸有打破對讀書與學歷必能改變人生的陽具崇拜。也給了年輕人一個重新思考受教育,與進入大學學習的機會,另一方面,這也是大學重新設定自身價值的機會。

懷德海面對當時哈佛的商業化,認為這將以哈佛世代相傳的智慧之火為代價。年輕人若不主動試著了解與反應社會議題,只因為怕浪費父母的學費而不敢踏出校園,這樣培養出來對社會不聞不問的下一代,根本不可能做出之前對洪仲丘的具體影響。

申請助學貸款才能讀書的學生,跟父母出錢繳學費讀書的學生,兩者同樣應該關心社會議題,發揮教育使年輕人學會如何自主生存的能力。

社會在進步,社會成員的思想與公民意識也會提高。拿父母的錢讀書曾幾何時成了孩子必須淪為只能聽從父母意志的令牌?請想一想,若今天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孩子只為錢辦事,只盲從父母之言,難道金錢與父母之言的價值高於真理的價值?反之,自己繳交助學貸款的學生,難道他們因為父母不供他們讀書,就有理由不對父母盡孝?實際上,孝順與讀書、讀書與社會都不該被切割並狹隘的以某種價值觀為進行是非判斷的唯一準則。還有某些偽道德家,看到對方群體中有一位害群之馬,立刻喜不自勝的想拿少數對象,對公眾道聽塗說是多數對象。以教育場域為例,雖然偶有怪獸家長、怪獸老師、怪獸學生,但我們不能以此就說家長、老師或學生都是怪獸。

       

        接下文:我們能學到什麼?從學生參與「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社會活動談教育意義與理想(下)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nengreen&aid=11876467

 回應文章

古非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3/25 03:32
輿論討論這次畸形變態的『暴民學運』以及甚至之前的洪案時大多『故意逃避』那很明顯的核心癥結『綠色民粹』。其實洪案及服貿兩者本身都不是什麼大事,但 『洪案』扯上了綠色民粹可以見縫插針進而輕易能引發政治惡鬥的『軍欺壓民』上好議題,『服貿』則是觸動了綠色民粹長久以來『逢陸必反』的瘋癲『恐陸症候群』這條超級敏感的政治神經,只不過是綠色民粹近來政治鬥爭的『形態方式』更加強化了『包裝技巧』來掩飾其邪惡意圖,但其師法毛澤東當年利用學生紅衛兵來做棋子以鬥垮政敵的斑斑痕跡卻是再明顯也不過了!我保證此種敘述絕沒有絲毫誇大,這從暴民學生『綠衛兵』的『顏色言行』及綠天王們傾巢而出以及浮上枱面的洪案原班人馬綠色律師團來交保『綠色幼苗』即可100%一目瞭然,此真可謂就連白痴也看得出來也!台灣社會若沒有『綠色民粹』作怪則洪案及服貿只會是小波瀾絕成不了大新聞,但有了『綠色民粹』這毒瘤則洪案及服貿可就被綠色政客興高釆烈如獲至寶來暗中遙控煽風點火加油添醋進而大肆炒作成了幾乎動搖國本的國際大案。*** 台灣之最終走向敗亡,就恰是亡在『綠色民粹』,此之謂『亡台者綠』是也!諸位信乎?***

新雙城記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3/24 15:58

作者你不用這麼文謅謅,如果照你的推論.這些人是不應該自稱學生的,因為它們已經利用學生這個名號.

兩邊各打一百大阪就是扯爛汙的方法,康德說過:人不能說謊.作者應該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