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LOOK! 我的社會觀察札記》重估社會價值:敲碎「不沾鍋」,擁抱讓生命幸福的小麻煩
2013/07/24 12:23:39瀏覽694|回應0|推薦18

本週專欄,我們要談的,毋寧說是要喚回的是我們的人性!


    華人社會多年來風行一種「處事的素養」,受到某些人推崇,實際上卻是讓我國民主開倒車,應該重新檢討的價值觀,即當一個「不沾鍋」。


    活在現代,「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有些誇張,但當我們在路上見到車禍,或是其他事件,我們該怎麼處理?一些社會事件似乎在告訴民眾,拿出同情心助人的結果,很可能被不明究理的傷患和傷患家屬亂咬一口,好心沒好報 

    看近日沸沸揚揚的「洪仲丘」事件,倘若人人懷著「只要當個不沾鍋,別惹麻煩上身就好」的心態,民眾有機會揭發與認識到那些被刻意隱瞞的真相嗎?

    台灣教育深受儒家影響多年,但儒家獨領風騷的人物們,他們難道各個都是不沾鍋,都是寧願別惹麻煩,消極處理紅塵俗務的人?從史料上來看,情況恰恰相反。

    鮑叔牙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嫌。好友管仲當初跟他擁立不同的潛在繼承人,一起做生意多分錢,上戰場臨陣脫逃。一個犯了那麼多事的人,鮑叔牙卻始終站在好友這一邊。這凸顯兩件事:

    其一、一種人與人之間真正的信賴,這種信賴可以無畏於流言蜚語。活在這個世界上,人難免會遭遇一些流言蜚語的紛擾,但若我們想真正看透一個人,我們就必須真正的親身去認識,而不是靠著流言蜚語去評斷一個人,相反地,我們不是也同樣不希望被他人用那些空穴來風的八卦評判嗎?


    其二、當我們一味的想要逃避麻煩,就沒有機會看透一個人真正的潛能與才幹。我們生活在一個法治社會,但法治社會的背後依舊是一個人治的社會。法律是道德的最後守門人,而道德亦不過是人情世故的補充。這就是為什麼教師面對學生頑劣的行為,不會直接把學生移送法辦,而是在教育場域中處理問題,以教育代替法律的懲罰,就在於教育的本質是「教人成人」,而成人的過程難免會犯錯,在一定程度之內的錯誤,應該得到從錯誤中學習成長的機會。


    只想當個「不沾鍋」的人,等於把自己與真實世界相區隔,讓自己處於一個虛幻的理想世界。現實生活,灰色地帶的想法、事件佔了絕大多數,黑白分明的部份反倒是小部份。


   「不沾鍋」的另外一種現象,便是階級分化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事情超乎人類所能掌握的範圍,但這不表示人類就應該坐以待斃,或是虛擲人生。因為有限的範圍內,能夠完成的理想還是很多。


    好比養育孩子,有人從小讓孩子學各種才藝,送出國栽培。與此同時,也有人帶著孩子一邊擺攤,一邊把孩子拉拔長大。當我們只用一種價值觀去看待兩者的不同,我們彷彿可以武斷的下結論,說後者對孩子所投入的經濟資本少於前者。然而,有些東西不是量化或金錢可以計算的,像是父母對孩子的愛。以及一個人對自己人生方向的開拓與實踐。


    當一個階級只願意用自己的階級去看其他階級的人們,當某個社群只願意用內團體偏私的角度去看其他社群,結果就是陷入自我主義與過度自我保護的「不沾鍋」壁壘。


    這是為什麼我們要對一些既有的價值觀進行重估,因為那既有的價值觀,不是唯一的價值觀,更不是唯一的真理。


    人們總是很容易在一個熟悉的環境底下,自然而然的吸收身邊人們散發的價值觀。但任何價值觀少了自己以客觀為基點所做出的主觀判斷,就會把價值觀跳躍至與真理相等同的事物。這是危險的,因為不假思索就接受一種價值觀,並以為真,就像一個人生在狼群,被狼滋養而成為茹毛飲血的半獸人,人失去了人性,又怎麼能在社會上立足?


    選擇當不沾鍋,等於取消了人的社會性。同時不沾鍋的人從某個角度看,其實值得我們同情,因為這樣一個人可能被某個不好的回憶剝奪了對他人的信任,畏懼再次踏入人群,以至於要用一個極度理想的世界與價值觀,表面上保護自己,實質上是讓自己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
    

    重新學會信任,彼此放下武裝,當我們真正的用感情去面對他人,我們就會發現某些「犧牲」根本微不足道,就像父母替孩子把屎把尿,你可以注意父母並不言苦,因為外人眼中只看到穢物,父母眼中看到的是與自身生命相連的生命共同體。

    你、我、他,我們都是生活在這個國度的生命共同體,當個不沾鍋也許能讓你少了麻煩,但不沾鍋阻隔麻煩的同時,也阻隔了人性,阻隔了愛與被愛的更多可能。


MyPlus專欄:(請點我)
作者粉絲頁 :(請點我)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nengreen&aid=800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