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馬世芳的《歌物件》讀後感
2014/11/30 11:19:55瀏覽1412|回應1|推薦10

馬世芳的《歌物件》讀後感

這是一本相當輕巧、袖珍的小書,封面上用紅線繡上和平的符號,正是作者介紹的第一個物件。
與歌曲相關的物件作為書寫主題,個人覺得是相當創新而有趣,而這些常見或不常見的物件總是勾起自己青春歲月耽溺於搖滾樂的昏黃記憶。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37163
歌物件
作者: 馬世芳
出版社:新經典文化
出版日期:2014/06/04
語言:繁體中文

 《歌物件》分為兩輯:輯一「經典物件」中暢談十四件縱橫音樂史上的音樂物件。從保羅麥卡尼「曲目單」、巴布迪倫的「口琴架」、平克弗洛伊的「飛豬」、HMV標誌上的「名犬」、LP唱片上的「蜘蛛」……這些「歌物件」守著它們的秘密,全在作者馬世芳筆下逐一解謎;輯二「私藏物件」,則娓娓道出馬世芳自己學樂器與未竟的玩團夢中,懷念彷彿漫長得看不到盡頭的青春期,直到那一刻才真正結束……
  作者馬世芳透露,每一則物件透過傳奇的烘托,成就不可思議的故事畫面,甚至化身「聖物」。《歌物件》要寫的,其實是那些「聖徒」的故事。全書融入真情至性的文采、豐富的樂史知識,說著一段又一段彷彿身歷音樂現場的「魔術時刻」,讓我們像是瞬間被擲入平行宇宙的另一個空間裡,見證音樂盛世發展的過程。

或許我們可以先聊聊
Pink Floyd,儘管這個樂團已經解散而成為傳奇故事。
相信大家第一張入手的經典專輯通常應該是 The Wall,事實上,這是 Pink Floyd 1979 年正式發行的第 11 張專輯,而距離上一張專輯 Animals 則是已經超過 2 年。
讓人訝異的是在這本書裡頭,討論的不是大家耳熟能詳的 The Wall,卻是 Animals 裡頭的 Pig,這或許是因為隨處可見,而飛天神豬可就相當難能可貴了。

作者馬世芳在書裡頭提到:
羅傑瓦特斯 (按:Pink Floyd 的團長) 想讓一匹充氣肥豬飛上天,呼應唱片開頭與結尾那兩首名為〈飛翔的豬〉(Pigs on the Wing) 的歌。為了說服其他團員,他甚至先做了一隻迷你版的充氣塑膠豬,用竹竿吊著,現場示範他心目中「充氣豬浮在發電廠上空」的效果。大家一看都樂了:「這個好,就這樣吧!」
羅傑瓦特斯希望讓這隻豬凌空漂浮在泰晤士河南岸的巴特西 (Battersea) 火力發電廠。他始終喜歡那幢一九三年代的建築。四支大煙囪直插入雲,頗有微言大義。

此豬長達
12 公尺,名叫阿吉 (Algie),自此聲名大噪,其身影也就在搖滾樂史流傳——不知為何,阿吉總讓我想起超現實主義作家納瓦爾 (Gérard de Nerval) 的寵物龍蝦提博” (Thibaut)
「阿吉」經此一役,成為搖滾史最著名的道具。它的後代;一整批有公有母有大有小的充氣飛天豬,變成了一九七七年平克弗洛伊巡迴演唱的重要道具。直到現在,羅傑瓦特斯的演唱會高潮仍是凌空放出遍體塗滿字碼的充氣大豬。過了這麼多年,一代代飛天豬的材質和設計當然都更精良,但是它們沒有任何一隻能像祖爺爺「阿吉」,旅行得那麼高、那麼遠。

馬世芳提到的第 17 個物件同時也是最後一個物件是「青少年的荒原」,雖然他指的是樂團 The Who 的一句歌詞,但背後卻是代表著升學主義下的高三學生面對即將消逝的青春歲月所感到的「倉皇、寂寞和脆弱」:
在十七歲的夏天,沒有比 The Who 更完美的背景音樂了。幾捲錄音帶翻來覆去地聽,聽最多遍的還是《誰是下一個》(Who’s Next?)
……
一個多雲的午後,聽完不知道第幾遍《誰是下一個》,胸口漲滿了悲壯的情緒,書再也念不下,於是跑去社辦拿了幾枝粉筆,在操場前面的柏油地上,一筆一劃、粉跡淋漓地寫下兩行大字:

IT’S ONLY 
TEENAGE WASTELAND

人來人往,並沒有人多看它一眼。第二天,那字跡就被踩踏得難以辨識了。

Who’s Next?
我們在那個年代 (除了拒絕聯考的小子以外) 就如同 Pink Floyd 的名曲 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每個孩子一一被送往考場,那個年代的我們都是倖存者嗎?當劫後餘生的我們回想起國中、高中時期的課業競爭,那個所謂的「青少年的荒原」到底留下了什麼?似乎一時我也說不上來……(這是因為我已經開始哽咽了嗎?)

Don’t cry
Don’t raise your eye
It’s only teenage wasteland……

我的雙眼倏然蓄滿淚水。彷彿漫長得看不到頭的青春期,直到那一刻才真正結束。


【延伸閱讀】
http://okapi.books.com.tw/index.php/p3/p3_detail/sn/2980
人物專訪
馬世芳:漫漫長夜,我們還是得唱唱歌給自己打氣吧
作者:王昀燕 / 2014-06-23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14nov&aid=19420987

 回應文章

花面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恕我多言,
2014/11/30 23:21

沒有那“青少年的荒原”時期,我們何去何從?

祝好。

le14nov(le14nov) 於 2014-12-01 08:05 回覆:

在求學階段,考試升學是首位;知識學習是末位,然而青少年可以擁有的應該是升學以外更廣闊的草原吧 !

現在回想起來,或許當時的自己也只能順應師長的期望,努力考上好的高中、好的大學;以至於用好學校來量測一個學生是否表現良好,我想這一直是升學主義的問題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