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4/12/15 06:08:43瀏覽136|回應0|推薦4 | |
Excerpt:吳宏一的《從閱讀到寫作:現代名家散文十五講》 本書採「範文」、「解讀」、「做法」、「思考與練習」,逐一講解十五篇散文,以下摘要分享第一講:魯迅的〈自言自語〉。(其中「做法」及「思考與練習」因非個人有興趣的部分,恕略) 書名:從閱讀到寫作:現代名家散文十五講 作者:吳宏一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12/04/01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539181 內容簡介 本書中選錄的十五位民國初年的現代名家,包括魯迅、劉半農、許地山、冰心、周作人、朱自清、胡適、徐志摩、巴金、林語堂、茅盾、郁達夫、沈從文、老舍、豐子愷等,皆是一時之選,他們的文字或樸實簡潔,或幽默諷刺,字裡行間皆流露真情實感,充滿哲思,是值得細心閱讀、用心體會的散文佳作。 國學大師吳宏一教授深入解讀每篇範文的構思、風格、文字運用及作法,並對作者創作此文的時代背景或個人境遇加以說明,同時例舉其他相關體裁的作品來作呼應,有助於讀者瞭解文章的意涵與旨趣,不但對寫作方面有實質的幫助,更是提升國語文能力的優良輔助讀物。 【Excerpt】 〈自言自語〉/ 魯迅 一 序 水村的夏夜,搖著大芭蕉扇,在大樹下乘涼,是一件極舒服的事。 男女都談些閒天,說些故事。孩子是唱歌的唱歌,猜謎的猜謎。 只有陶老頭子,天天獨自坐著。因為他一世沒有進過城,見識有限,無天可談。而且眼花耳聾,問七答八,說三話四,很有點討厭,所以沒人理他。 他卻時常閉著眼,自己說些什麼。仔細聽去,雖然昏話多,偶然之間,卻也有幾句略有意思的段落的。 夜深了,乘涼的都散了。我回家點上燈,還不想睡,便將聽得的話寫了下來,再看一回,卻又毫無意思了。 其實陶老頭子這等人,那裡真會有好話呢,不過既然寫出,姑且留下罷了。 留下又怎樣呢?這是連我也答覆不來。 中華民國八年八月八日燈下記。 二 火的冰 流動的火,是熔化的珊瑚麼? 中間有些綠白,像珊瑚的心,渾身通紅,像珊瑚的肉,外層帶些黑,是珊瑚焦了。 好是好呵,可惜拿了要燙手。 遇著說不出的冷,火便結了冰了。 中間有些綠白,像珊瑚的心,渾身通紅,像珊瑚的肉,外層帶些黑,也還是珊瑚焦了。 好是好呵,可惜拿了便要火燙一般的冰手。 火,火的冰,人們沒奈何他,他自己也苦麼? 唉,火的冰。 唉,唉,火的冰的人! 三 古城 你以為那邊是一片平地麼?不是的。其實是一座沙山,沙山裡面是一座古城。這古城裡,一直從前住著三個人。 古城不很大,卻很高。只有一個門,門是一個閘。 青鉛色的濃霧,卷著黃沙,波濤一般的走。 少年說,「沙來了。活不成了。孩子快逃罷。」 老頭子說,「胡說,沒有的事。」 這樣的過了三年和十二個月另八天。 少年說,「沙積高了,活不成了。孩子快逃罷。」 老頭子說,「胡說,沒有的事。」 少年想開閘,可是重了。因為上面積了許多沙了。 少年拼了死命,終於舉起閘,用手腳都支著,但總不到二尺高。 少年擠那孩子出去說,「快走罷!」 老頭子拖那孩子回來說,「沒有的事!」 少年說,「快走罷!這不是理論,已經是事實了!」 青鉛色的濃霧,卷著黃沙,波濤一般的走。 以後的事,我可不知道了。 你要知道,可以掘開沙山,看看古城。閘門下許有一個死屍。閘門裡是兩個還是一個? …… 【解讀】 魯迅(一八八一~一九三六),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他是民國初年非常著名的文學家,生前勇於批評傳統社會的種種弊病,對中國現代文學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自言自語〉七則,是魯迅民國八年(一九一九)八月十九日至九月九日發表在《國民公報·新文藝》欄的文章。在魯迅的散文創作中,這是比較早期的作品。魯迅為人熟悉的散文集是《野草》和《朝花夕拾》,這七則短文是後來才被發現的(見《魯迅研究》一九八〇年第一期)。 根據第一則的〈序〉文來看,所謂「自言自語」,指的原是魯迅故鄉紹興陶老頭子的一些喃喃自語,魯迅不過是摘記其中「幾句略有意思的段落」而已。可是,第二則〈火的冰〉、第六則〈我的父親〉、第七則〈我的兄弟〉這三則的主要內容,後來魯迅卻又將它們擴充改寫成〈死火〉、〈父親的病〉、〈風箏〉等三篇,分別收錄在《野草》和《朝花夕拾》二書中。篇幅由短而變長,文字也由平易流暢而轉為沉鬱冷雋,至於文中所隱含的詩情和哲思,則前後一致。它們看起來既像散文,讀起來卻又有濃郁的詩意,所以有人稱之為散文詩。經過前後對照,我們可以發覺:這〈自言自語〉不只是記錄了作者故鄉陶老頭子的自言自語,其實也反映了作者早年的一些生活體驗和心中秘密。作者不過是藉陶老頭子之口,來敘述他對宇宙人生的一些觀察和體悟。然而,由於文筆的優美,構思的精巧,使深刻的哲思和濃烈的詩情結合起來,組成了這七首既有戰鬥意義又有抒情內涵的動人樂章。有人說它們是民國初年散文詩的一個指標,洵非虛語。 現在依文章順序解讀如下: 第一則是序言,交代寫作時間是民國八年八月八日的晚上。這就是所謂仲夏之夜,而且也正是五四新文化運動方興未艾之際。當時魯迅人在北京,正處於新舊文化衝突的漩渦裡,他在夏夜燈下,追記早年水村故鄉裡陶老頭子的一些自言自語,一定有其用意。 …… 下面的六則,理當是陶老頭子所說的一些片段。第七則的末尾,原注:「未完」,仲夏夜的故事本來就完不了的。仲夏夜糾葛著許多的夢與現實,它們相對立,卻又相混合,怎麼能完得了呢? 第二則是寫富於象徵色彩的〈火的冰〉,所讚嘆的也是「火的冰的人」。火,代表革命的熱情;冰,代表現實的冷酷。熱情的革命先覺者,面對著黑暗的社會、冷酷的現實,願意為理想而犧牲,知其不可而為之,命運往往是悲慘的,就像「流動的火,遇著說不出的冷,火便結了冰了。」但是,這種「火的冰的人」,就像美麗的珊瑚一樣,令人讚賞,令人尊敬。 魯迅的散文集《野草》中有一篇〈死火〉,作於民國十四年(一九二五)四月二十三日。它是〈火的冰〉的進一步衍申。死火,就是「火的冰」,也像珊瑚一樣美麗。作者營造了一個虛幻的夢境:他夢見在冰山間奔馳,又忽然墜在冰谷中,並且發現腳下有剛從「火宅」出來的全體冰結的火焰。他把這死的火焰裝進衣袋,溫熱它,使它恢復生命。然而死火這時候也就面臨了兩難的抉擇:燃燒,不久就燒完了;不燃燒,就會被凍滅。最後他們都選擇燃燒,以死亡詮釋了生命的悲壯。它比〈火的冰〉構思更巧妙,意象更繁複。 這是有其象徵意義的:冰山冰谷,代表作者生活在黑暗的時代、冷酷的社會裡。「火宅」,本來是佛家語,用來指苦難的人世間。作者寫到火宅,用意在此。他遇見了革命先覺者,他們互相取溫,互相鼓勵,都願意在水深火熱之中,為理想而前進,為衝出谷口而奮鬥,即使犧牲生命,也在所不惜。 第三則寫的是〈古城〉。和〈火的冰〉一樣,有其象徵意義。像寓言一般的故事說:古城從前一直住著老頭子、少年和孩子三個人。老頭子代表封建、守舊,少年代表改革,孩子代表希望。古城只有一個門閘可以進出,當狂風沙吹襲來臨之前,少年一直想打開閘門叫孩子趕快逃出去,但那老頭子卻一直要把孩子留下來。 文中以「青鉛色的濃霧,捲著黃沙,波濤一般的走」這樣重複出現的句子,貫串起整個故事。裡面的「過了三年和十二個月另八天」,其實就是四年又八天。「四」和「八」這兩個數目字,也是佛家常用語,這一句也就是時間過了很久很久的意思。這和古城的「古」字是互相關係的。至於文中說:「以後的事,我可不知道了。」多像是陶老頭子的口氣。 妙的是閘門這個意象。同樣是民國八年(一九一九)這一年的十月,比〈自言自語〉第七則晚一個月左右,魯迅在一篇題為〈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的文章中,主張要為幼者孩子開闢新路,而對不肯解放孩子的長者,提出了譴責。他這樣寫著: 自己背著因襲的重擔,肩住了黑暗的閘門,放他們到寬闊光明的地方去。此後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 和〈古城〉對照來看,語氣和意思都非常相似。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來,〈古城〉的寓意在於除舊布新,希望給新生的一代一個光明的未來。 …… 以上這七則〈自言自語〉,是魯迅早年的散文創作,裡面所蘊含的哲思和詩情,值得玩味;巧妙的構思,迴環的句子,也值得學習。尤其是記每一件事,都能把握住那最美的刹那和最關鍵的要點,更是青年朋友最該用心講求的寫作技巧。魯迅的這些充滿詩意的散文,包括後來的〈秋夜〉、〈臘葉〉等等,曾經有人稱之為散文詩。這一類散文詩的寫作風氣,在民國初年的文壇頗為流行,名家佳作也都不少。即以魯迅本人而論,雖然他後來以創作小說與雜文為主,但實際上,一直到他晚年,他都還不忘情於這一類詩一般散文的寫作。像民國二十二年(一九三三)所寫的〈夜頌〉、〈秋夜紀遊〉,民國二十五年(一九三六)所寫的〈半夏小集〉,也都還遺留著這一類作品的影子。 我鄭重推薦這篇常為讀者忽略的作品。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