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Excerpt:京極夏彥的《人間地獄 語言爲器》
2024/12/14 06:14:43瀏覽149|回應0|推薦3
Excerpt京極夏彥的《人間地獄  語言爲器》

曾經對於京極夏彥(Natsuhiko Kyogoku)的成名作《姑獲鳥之夏》感到驚艷而陸續讀過他的其他作品。

雖然這一本文集,精彩程度可能比不上他的推理小說,但部分內容應該還是有可觀之處,以下摘要分享。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24252
書名:人間地獄  語言爲器
作者:京極夏彥
譯者:任雙秋
出版社:天培
出版日期:2022/06

這個人世間就是地獄。即便是地獄,若是能自得其樂,那麼地獄照樣能讓人感覺趣味橫生。而我們可以嘗試運用的武器,也就是人類最重要的發明──語言,來盡情享受在這個地獄逍遙遊。

Excerpt
〈所有的閱讀都是誤讀〉

在小說家當中,偶爾就是會出現一兩個人,說著類似「我寫的小說如果被那樣解讀,我會很困擾」的話。這不應該啊。誠如剛才我講的,小說屬於讀者,不屬於寫作者。即使一個一個去告訴讀者:「我寫的東西應該這樣解讀!」結果如何,你也無可奈何。小說既不是堅持己見在做自我主張的行當,況且,傳達主張是絕對沒有可能的事。
以前國文課的考試出現過這樣的考題:「請試著設想作者的感受」。現在還有沒有這類測驗,我並不知道,但這個題目大概不會有正確答案吧。就算有,也差不多是「麻煩死了!」,或「真不想寫!」嗯,這個才是正確答案。(笑)「稿費也太低了吧!」這也是正確答案。(笑)真的喲!「最近都賣得不好,不多寫一點,就要苦哈哈了!」這也是正確答案。大致上,寫小說的就是這種狀況。不過,要是真的這麼回答,答案就是錯的嘍!與其這樣問,題目倒不如改成:試著揣摩小說中上場的人物角色的心境感受,這還差不多。至於作者的感受,除了作者本人,誰也不知道啊。
……

如果所寫的文章希望讓廣大的讀者讀得開心,那麼,能引起形形色色多樣解讀的文章肯定是好的文章嘍!正因為小說能讓人隨自己高興的方式閱讀,也能隨心所欲地讀得津津有味,樂在其中,所以小說很有意思。關於小說的閱讀方法,沒必要聽別人的意見。閱讀小說,沒有什麼方法或規則可言。但如果要說「正確地體會理解作者的感受」才是唯一正確的答案,那麼,一切的閱讀都是誤讀。

……

〈有多少本書就有多少人生〉

該怎麼做,才能認識更豐富的詞彙呢?
其實並不難。多多閱讀吧。今天,大家坐在這裡,這個地方是在日本屈指可數、讀
領先業界的出版社大樓裡面,因此,有必要禮貌性地說一下客套話。(笑)
但說來,讀書還是最快、最直截了當的方式。而且又有趣。簡單地講,就是——你們最好去讀別人寫的文章,漫畫書也不錯喲,看到一半不看了,也行。重要的是,不管是什麼,先拿來讀一讀,翻看看再說。只是,如果你們閱讀的內容都傾向於同一類型,很可能書裡面出現的盡是相同的詞彙。所以,你們要想辦法去廣泛閱讀、接觸形形色色類型的書吧!要是你們看了感覺無聊,不看就好了嘛!
老實說,這世界上沒有一本書是無趣的喲!發表言論的人,雖然多半只能傳達出欠缺不全的資訊內容,但是接收訊息的這一方,無論如何都有辦法去解讀它,因為接收者連過度解讀都有辦法做到。所以,當我們讀一本書,感覺書的內容很無趣的時候,我們應該試著這麼想吧:錯不在書本,問題出在自己身上,竟然無法讓自己讀得津津有味,樂在其中!
……

也有人對看書很不在行,不太喜歡碰書本。打從心裡就對紙張、墨水過敏、排斥的人,原本就對這些敬而遠之,所以,他們根本連說喜歡或討厭書本的閒工夫都沒有,除此以外,其他人則是無緣無故對書本很感冒的挑食者。
如果你們有意讓自己好好欣賞玩味書中的樂趣,那麼,欣賞玩味的心態很重要。否則,本來很有趣的書也會變得索然無味了。原先以為單調枯燥的書,只要仔細閱讀,走進書本的世界裡,你們照樣也能樂在其中。這一切關鍵在於閱讀的人抱持的感覺和心態。
當你們慢慢琢磨培養出對語言靈敏的感性,領略字裡行間的妙趣,那麼,能讓你們欣賞而自得其樂的書籍也會慢慢增多了。
書中有另外一種人生。這個艱難困頓的人生現實之外,一個人品讀了十本書,他就走過了十種各異其趣的人生;當一個人品讀了百本書,他就走過了百樣人生。我覺得這是無比美妙的事。這一段話,是對出版社的一點工商服務。(笑)不過,我的感覺可是千真萬確喲!

〈與京極老師一問一答聊語言〉

「言靈」究竟是什麼?
既能「詛咒」也能「祝福」的力量。

學生:想跟您請教「言靈」。我的母親告訴我:「語言是言靈喔!」我在這樣的教導中長大,所以我一直認為要善待「言靈」。卻沒想到,它不具有影響世界的作用,可是,以我的經驗,例如我閱讀小說之類的書,但確實其中有很多深深打動了我的心,所以我認為,語言在冥冥中想必存在著什麼力量。
請問老師,對於「言靈」,您是基於怎樣的理解認知而使用「言靈」這個詞的呢?

京極:首先,我要強調,像「一語成識」類似超自然的作用,是絕對不可能發生的事。所以這句話不妥。這一點是大前提。而且,依據文化圈的不同,它也是一個可從神祕咒術來理解的詞彙,不過,那一部分在此就省略不談了。
言靈(ことだま,讀音為 kotodama)這個詞的「たま」(讀音為tama),漢字的寫法是「靈」這個字。「靈」,是人類發明僅次於「語言」的第二個了不起的概念。人世間既沒有幽靈,也沒有所謂的通靈、靈異現象,不過,「靈」作為文化上的機制作用,卻是在人類的歷史和生活中占據重要分量的概念。而把語言的「言」擺在這樣的「靈」之上,就是「言靈」這個詞。
我舉一個淺近易懂的例子。我們人呢,只要受到稱讚誇獎,就高興起來;但受到毀謗、遭人攻訐,就垂頭喪氣,人就是這樣子。也就是「話要看怎麼說」,同樣的事,會隨著不同的表達方式而給人截然不同的感覺和印象。「天氣真好,雖然下了濛濛小雨。」跟「欸,小雨下不停,雖然剛剛也出了大太陽。」這兩句話說的是同一件事,雖然給人的印象截然不同。不管你說什麼,都可以隨意換別種說法來表現。只因為改變了說話的方式,一個現象也跟著一百八十度大轉變了。白的也能變成黑的了。
可是,「鋪在這張桌子上的白布是黑色的。」無論我反覆說多少遍,但這一塊白布也不可能變成黑色的嘛。言靈的靈力,對於布料是起不了作用的。
但是,如果我一直不斷告訴你們,「這一塊布,是黑色的喲,黑色的喲,感覺是黑色的吧!」說不定你們當中有人把它看成黑色的呢。(笑)就算不可能,但你們在走出這間教室以後,要是有人脫口而出:「那一塊布,是黃色的,對吧?」結果會如何呢?沒有多少人會連布料的顏色都記得住的啊!
況且,這張紙,寫著演講題目的紙張是黃色的,在那個人脫口而出之後,可能有些人就會認為「咦?布好像也是黃色的耶?」呢。但如果脫口而出的人斬釘截鐵一口咬定,則他可能會更加信以為真了。這麼一來,連記憶都被竄改了。這可不是催眠術喔!因為不是處在催眠中的狀態啊!
這就是語言的威力功效。所謂「言靈」,指的就是發揮這種效力、讓語言產生威力、「起作用的語言」。
人的心,可以輕而易舉地受一句話操縱。可是,語言卻改變不了布料的顏色。
……

語言不能改變世界。不過,人倒是可以被語言改變,然後,由此可能在某些程度上產生什麼變化。「言靈」在物理上的效果是零。可是,如果從語言威力對人類產生效果這層意義來看,語言確實能創造社會性的變革。
……

我講的內容,可能跟你的提問有點離題了呢。您母親所說「語言是言靈」這句話裡面,也包含了「難聽的話還是別用的好」吧。我認為,確實如她所講的那樣。好好地善待、看重自己說出的話語吧。這樣回答,可以嗎?

您認為「語言乃是不幸」嗎?
語言既是不幸,也是幸福。

學生:三浦雅士先生針對谷川俊太郎先生的詩所寫的文章裡,有一段是這麼寫的:「語言乃是不幸。」谷川俊太郎先生的詩裡有一句「沉默乃是幸福」。三浦先生就此而寫了那句話。「用語言將我從我自身這個混沌中提取出來的時候,所產生的間隙,不是別的,正是語言的不幸。」我讀了這段文章,有共鳴認同的部分,也有我認為還不甚了解的部分。京極老師,對於「語言乃是不幸」這句話,您的看法如何?

京極:「語言」確實將「我」從「混沌」當中提煉取出來。如果說,因為提煉取出而捨棄很多就叫做不幸的話,那麼,確實是不幸啊!不過,應該也有因捨棄而萃取出來的幸福吧。
不過,在議論這一點之前,應該先想想看,「語言」當作感覺「幸福」或「不幸」的主體,這件事能成立嗎?「語言」斷然不可能是擁有人格的主體,因此這是說不通的。只有人類才感覺得到幸福或不幸。換句話說,這個論述,充其量只是藉語言來比喻。
谷川老師的詩也是運用語言而創作出來的。那首詩當中,能夠容納的想像非常寬廣。無論你是怎麼解讀領略,都不會變成我剛才提的那種「誤讀」。如果你讀了之後有些感動,身為感動主體的你自己本身是怎麼想的,比起作者是怎麼寫的,還要更加重要。
詩與小說不同,詩並不是讓人追著故事情節發展去閱讀的作品,也不是從邏輯方面讓讀者信服的創作。詩,只需要去感受就行了。
怎麼忽然覺得好像搖滾歌手卻講出療癒心靈者所說的話啊!(笑)不過說真的,讀詩就是只要去感受詩本身就夠了。因為,反正怎麼解讀,都沒有正確答案。每個人的感受方式不同,讀了詩之後,有感、無感,也因人而異。至於讀了詩卻毫無感覺的人,如果他願意反覆地讀,多讀幾遍,說不定忽然感覺到「真不錯」的剎那瞬間就來臨了。就像剛才我提到觀看電影《西伯利亞超特急》那樣。(笑)
三浦先生從谷川老師的詩裡領略到的感受,他用「語言乃是不幸」表達出來了。那麼,去思考三浦先生在這裡所講的「不幸」究竟所指為何,這件事從頭到尾也就成為努力解讀領略三浦先生思維的過程了。理由就在於「語言乃是不幸」這句話也是由語言所構成的。而且,還是非常詩意、文學性的表達。
我認為,與其去思考「語言」到底是「幸福」還是「不幸」,還不如重視你自己在閱讀那首詩,然後又去閱讀那篇評論之後的感覺如何,好好珍惜這些感受才是更具建設性的事情。的確,當我們把閱讀詩歌的感動總結在「真不錯」這樣的詞句裡,就勢必會從「真不錯」當中捨棄了某些東西,這樣是很不幸的。但由於使人感覺到「真不錯」這種感受的,依然是語言,那麼,語言也是幸福的。看來,語言似乎是既幸福,也是不幸。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14nov&aid=18143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