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Excerpt:康定斯基的《論藝術裡的精神》
2024/10/13 06:45:46瀏覽99|回應0|推薦5
Excerpt康定斯基的《論藝術裡的精神》

多年前曾經讀過的是吳瑪莉的譯本,這一次找到另一個譯本重新閱讀,再重新摘要分享吧。

書名:論藝術裡的精神
作者:康定斯基
譯者:呂澎
出版社:丹青圖書有限公司

Excerpt
〈藝術和藝術家〉

藝術品以一種神秘的方式從藝術家那裏產生出來。它從藝術家那裏獲得了生命。它的存在既不是偶然的,也不是不合邏輯的,它在它的物質和精神生活裏有着一種明確而有目的的力量。它存在着,它有能力創造一種精神氣氛,人們就從這個內在的標準去判斷一件藝術品的好與壞。如果它的「形式」是低劣的,這就意味着這個形式太欠缺內涵以至無法引起心靈的相應振動。
(The work of art is born of the artist in a mysterious and secret way. From him it gains life and being. Nor is its existence casual and inconsequent, but it has a definite and purposeful strength, alike in its material and spiritual life. It exists and has power to create spiritual atmosphere; and from this inner standpoint one judges whether it is a good work of art or a bad one. If its "form" is bad it means that the form is too feeble in meaning to call forth corresponding vibrations of the soul.)

因此,如果一幅畫擁有法國人經常愛說的「價値」,它就不必然是「畫得好」。如果它的精神價値是完善而令人滿意的,它就只是一般地畫得好。「好畫」的標準是,在不破壞這個內在價値的情況下,即便是全然不顧它在解剖學、植物學或其它科學方面的正確與否,也仍然不變。無疑,這違反了自然主義,但這是藝術家的需要。同樣,運用色彩不是因爲它們逼眞,而是因為它們對某一特定的畫是必要的。事實上,藝術家這樣做不僅是有道理的,而且只運用滿足他自己需要的形式是他的職責。藝術家在選擇材料方面必須具備絕對的自由——不受解剖學或其它科學的限制。這樣的精神自由在藝術裏正如它在生活裏一樣是必需的。
可是要注意,盲目地追隨科學規則比盲目地無目的地拒絕,應該受到較少的指責。因為前一種情況至少會產生對某種有用的物質對象的模仿。後一種情況是藝術的背叛,是蓄意製造混亂。前者留下精神氣氛的空白;後者是毒化這個空白。

繪畫是一種藝術,而藝術不是無目的的生產,也不是暫時的和孤立的,它是一種直接改進和淨化人的心靈——事實上是提高精神三角形——的力量。
(Painting is an art, and art is not vague production, transitory and isolated, but a power which must be directed to the improvement and refinement of the human soul—to, in fact, the raising of the spiritual triangle.)

如果藝術不這樣做,就會出現一個無橋樑的深谷,因為沒有任何別的力量能夠代替這樣的有活力的藝術。有時,人的心靈的力量在不斷增長,藝術的力量也會發展,因為這兩種力量的聯繫十分緊密,它們相互可以得到支持。相反,有時心靈幾乎爲物質的不信任所窒息,使藝術變得無目的,所以我們聽到有人說藝術只爲藝術而存在。這時,藝術和心靈之間彷彿無意識地結合着。藝術家與觀衆的關係疏遠了,直至最後後者不顧前者,視前者為其技巧和靈活還值得稱讚的雜耍藝人。藝術家最重要的是要測準他的位置,認識到他對他的藝術和他自己有責任,他不是這個城堡的國王而是服務於一個高尚目的的僕人。他必須深入他的内心,發展它、升華它,以使他的藝術真正有貨,而不是一隻沒有手的手套。
藝術家必須有話可說,因爲對形式的掌握並不是他的目的,而將形式服務於內在意蘊才是他的任務。
藝術家生來不是爲了過愉快的生活,他不能無所事事地活着,他有一項艱苦的工作要完成,這項工作往往是沉重的十字架。他必須認識到,他的每一行為、感情和思想都是未加工的,但肯定是重要的,他的藝術就是從中產生出來的,藝術家在藝術裏是自由的,而在生活裏却不然。
藝術家對非藝術家有三重責任:(1)他必須償還他的才能;(2)他以每個人相同的行爲、感情和思想,創造一個不是純潔就是有害的精神氣氛;(3)這些行爲和思想對於他的創造是十分重要的,它們本身會對精神氣氛施加影響。藝術家是一個國王(像佩納丹說的那樣),因爲他不僅有巨大的力量,而且還有巨大的責任。

凡是內在需要產生的,發源於心靈的就是美的。
(THAT IS BEAUTIFUL WHICH IS PRODUCED BY THE INNER NEED, WHICH SPRINGS FROM THE SOUL.)

最早的勇士之一,最早的現代藝術家之一梅特林克 (Maeterlinck) 說:「實際上沒有任何東西能像心靈那樣熱愛美或吸收美。由於這個緣故,難得有臨死的心靈經得住賦予它們美的心靈的領導。」("There is nothing on earth so curious for beauty or so absorbent of it, as a soul. For that reason few mortal souls withstand the leadership of a soul which gives to them beauty.")

心靈的這個特點是一種潤滑油,它可以將精神三角形緩慢得看不出的、但不可抵抗的運動推進向前和向上發展。


〈結論〉

本書前面五幅圖顯示了繪畫裏結構努力的過程。這種努力可以分為兩個部分:
(1)
簡單構圖。它是根據一個明顯的簡單的形式來處理的。這種構圖我稱爲「旋律構圖」。
(2)
複雜構圖。它由不同形式組成,或多或少從屬於一個主要的形式。也許這個主要的形式在外界難以找到,就因為這一點,它擁有一個有力的內在價值。這種構圖我稱爲「交響構圖」。
兩種構圖之間有各種各樣的過渡形式,而旋律原則起着支配的作用。這樣的發展與音樂很相似。
在考慮旋律構圖的一個例子時,如果我們忘記它的物質特徵,深入到整體的藝術意蘊中去,我們就可以找到有助於共同運動的原則幾何形式或簡單線條的安排。這個共同運動在不同部分那裏又可以得到反響,而一根線條或一個形式也可以將其改變。這樣一些孤立的變化服務於不同的目的。例如,它們可以作爲一次突然的停止,或用一個音樂術語,一次「延音」而起到某種作用。每一種形式都可以構成有一簡單內在價値的構圖,接着它又具有一種旋律。鑒於此,我稱這種構圖爲旋律構圖。塞尚以及稍後的霍德勒爾,使這種構圖獲得了新的生命,博得了「韵律」這個稱號。「韵律」這個術語的局限性是顯而易見的。音樂和自然裏的每一種現象都有它
自己的韵律,繪畫裏的情形也同樣如此。對於自然裏的這種韵律,我們不太清楚,因為我們不了解它的目的。所以我們就說它無韵律。可見,韵律和非韵律這些術語是純粹傳統的術語,和諧與不和諧也是,實際上沒有意義。
複雜韵律的構圖具有强烈的交響樂式的情調,在以往的無數圖畫和木刻裏都可以見到。我們可以舉出若干例子,如像古代德國大師的作品,波斯人的作品,日本人的作品,俄國人的聖像畫等等。
在幾乎所有這些作品裏,交響構圖與旋律構圖的聯繫不十分緊密。這就是說,存在着一種以寧靜和平衡爲基礎的構圖。這使我們馬上想到莫扎特和貝多芬的合唱作品。所有這些作品都具有哥特式大教堂那樣的莊嚴和有規則的結構,它們屬於一個過渡時期。
新的交響構圖中旋律因素只是一個次要部分,或者幾乎沒有,本書我用我的四件作品作為例子。
它們表現出三種不同的靈感源泉:
(1)
對外部自然的直接印象,用純藝術形式表現的。我稱其爲「印象」。
(2)
內在特點、非物質自然的無意識或自發的表現。我稱其爲「即興」。
(3)
緩慢形成的、在成熟之後才清晰的內在感情的印象。我稱它爲「構圖」。在這時,理性、意識、目的起着主要的作用。但其中沒有任何東西顯示出事先的計算,看到的只是感情。實際上,我的作品裏潛藏着有意識的結構,耐心的讀者將無困難地理解到。
最後我要說,在我看來,我們正迅速接近有理性和有意識的構圖的時代,到了那時,畫家將自豪地宣稱他的作品是構成的。這與印象主義者的要求形成對照,他們主張不解釋什麼,他們自稱他們的藝術是靈感帶來的。在我們的前面,已經有了有意識進行創造的時代,繪畫裏的這個新精神正與思想精神手牽着手,走向擁有許多精神領導者的新時代。
(Finally, I would remark that, in my opinion, we are fast approaching the time of reasoned and conscious composition, when the painter will be proud to declare his work constructive. This will be in contrast to the claim of the Impressionists that they could explain nothing, that their art came upon them by inspiration. We have before us the age of conscious creation, and this new spirit in painting is going hand in hand with the spirit of thought towards an epoch of great spiritual leaders.)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14nov&aid=181060554